很多家有学龄孩子的家长都有相似的经历:孩子一周五天在学校都必须穿着校服,那么日常校服的舒适度和美观度以及质量问题就倍受关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此前也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形成统一大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就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校服产业来说,或将也迎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与网购食材不同,服装行业包含了从上游面料、辅料生产、到成衣加工、后道整理等多个环节工序,纺织服装的产品质量需要经过实验室专业器材判断,尤其是涉及学生安全的甲醛、偶氮、PH值等看不见、摸不着的理化指标,这与大多数消费者通过产地、生产日期、肉眼观察等少数维度就能基本判断食品安全有着明显不同。且服装工程是分工专业化领域,有高度的产业集群效应,通常面辅料等原料都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要达到“全程可视”本身就存在困难,且即便“全程可视”,消费者也无法从肉眼判断这批次的产品是否符合核心质量指标。
校服(学生装)被认为是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近年来,教育部和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校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策,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保障校服质量安全、提升服装育人功能。一个学校的校服就像校歌、校徽一样,是校园文化的显性表达,因此在选购校服时,需要结合学校的治学理念、文化历史、气候特点、当地文化习俗、特色课程等制定综合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或家长简单选择校服款式、颜色。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教育需求与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订购校服需考虑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课堂学习、体育活动、出席仪式等不同场景的需求,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发育特点,综合考虑面料的选择和版型的剪裁。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并非简单的价格、参数能够衡量和满足,小批量零星的增补订对企业要求也很高。“统一大市场”的趋势下,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支撑校服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优势之一,但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持续推动行业高效畅通,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设,才能促进校服产业升级。
杨雯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