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考”有关中国古代史的题出错了
2020-01-20 16:02:39

当地时间1月18日,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开始在各地举行,而世界史B卷的一道有关中国古代史的问题由于出题失误,所有考生该题都将被判对,引发关注。到底是咋回事呢?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正在京都大学访问的文化学者侯印国做解读。


关于日本高考

侯印国告诉记者,日本现行的高考制度叫“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从1990年高考改革以来已经延续了30年。大部分的国立和公立大学和一部分的私立大学,都以这个考试的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这个制度和中国高考非常接近,稍微不同的是,有一些大学在录取的时候,除了要根据这个“中心考试”的成绩,还会组织面试或者论文。尤其是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样的一流名校,必须是“中心考试”成绩上线之后,才能参加后续的“二级考试”。不像中国大学完全依据高考分数录取。

明年,日本的高考制度会有较大的变革,会从现在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改为“大学入学统考”,据说会增加更多主观性的考察内容。所以今年的高考,是现行高考制度下的最后一届高考。

据日本《朝日新闻》,其中有不少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因为是选择题,不少错误选项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朱子学从汉朝兴起,鲁迅曾在美国求学等。

“魏”产生歧义,所有考生都得分了

这次考试中,出现了一则热点新闻,原来一道中国历史题被认为出错了,出卷方承认了错误,表示处理结果是所有考生都会得分。 这道题是世界史B卷第一题的第五问,要求考生在各国历史制度的四个表述中选择正确的一项。

参考答案的正确项是选第一个选项:“魏,实行了屯田制”。但是有考生发出质疑,认为这个选项不够严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魏,这个魏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还是战国时期的魏呢?

如果将其理解为战国时期的魏国,这个答案显然也是错误的。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随后发表说明,认为这个魏确实有歧义,这两个说法都说的过去,决定所有考生该题都得分。

考试中心表示,想要问的是三国时的曹魏,但因为战国时期还存在过魏国,所以该选项可能招致误解,所以将判所有考生该题正确。这也是中心试验自1990年设立以来,第三次因出题失误而给所有考生“送分”。

这种情况在日本高考史上极少出现,很快就成为昨天日本媒体的热点。 文史学者侯印国教授表示,这道题确实没有出对,但是日本的考生和考试中心其实只发现了一个问题,还忽略了另一个问题。

即使是命题人将这个选项改为“曹魏”,排除掉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的魏国以及北魏、西魏、东魏、冉魏、翟魏等国号为“魏”的可能,解决了日本考生提出的质疑,这个题目还是会出现争议。

所谓的屯田,就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荒,在开垦后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供养军队以及获取税粮。屯田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汉文帝、汉武帝时期都曾在西北屯田。

屯田成为一种系统制度,实际上是由曹操确立的,根据《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的记载,建安元年(196年),当时实际掌权的曹操开始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在此之后,许昌、襄城、扬州、淮北、淮南、汉中、长安、上邽、颍川、魏邺、弘汲郡、河内、河东、沛谯、洛阳、秦州等处都开始实行屯田,这时候屯田的田地,不少是战乱后无主的土地,不一定是边关的荒地。

曹魏时期组织屯田的重要人物邓艾,本身就是曹操屯田时的屯田民。 问题在于曹操终身都没有称帝,他的皇帝是死后儿子曹丕追封的。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也就是说曹操实行屯田政策的时候,魏政权还没有正式成立,当时还是汉朝。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道题目还会有一点争议。

中国元素还有,阅读题考了谢灵运诗

在这次日本高考中还有不少中国元素。其中国语科目最后一道阅读题,选取的是中国六朝时期大诗人谢灵运的五言古诗《田南树园激流植楥》:“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第一小题:解释波浪线处“俱”和“寡”的意思

第二小题:A句中“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小题,看B句,如下四张图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考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一些名词的解释。谢灵运出生在浙江上虞,是六朝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佛学家和旅行家。作为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后代的李白、杜甫都是他的粉丝。

谢灵运这首诗大约写于景平二年(424年),此时他官场失意,一心隐居田园,此诗写的就是隐居别墅及周边环境的优美快适,以及自己的隐逸情趣。古人评价这首诗“亦理亦情亦趣,逶迤而下,多取象外,不失圜中。”

整体来说,这首诗虽然使用了一些典故,比如前两句用的是臧荣绪《晋书》里“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的语意,“蒋生”、“求羊”用了汉代隐士蒋诩、求仲和羊仲三人的典故。但整体来说,这首诗的诗意比较清爽自然,即使第一次读到,也基本上能够明白其大概的意旨。日本的考生也没有反映这道题目比较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