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2全国甲卷高考作文一揭晓,立刻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素材提到贾宝玉借鉴诗词给大观园各处庭院命名,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此不妨说开去,“沁芳”到底与《红楼梦》有怎样的渊源?来听听红学家和爱好者们的各种阐发。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沁芳”到底与《红楼梦》有怎样的渊源?“兰芷惠心斯, 杜若沁芳怡。”沁, 顾名思义:浸润美好的事物。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曾说:“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就两个字―沁芳。”他甚至在《红楼新境》一书中专门辟一节“说沁芳”,剖析沁芳溪和大观园的关系。
周汝昌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是大观园,而大观园的真正命脉是沁芳溪,“沁芳”二字才是《红楼梦》全部之核心。在他看来,《葬花吟》是《红楼梦》的灵魂、命脉。贯穿整个园子的一条命脉就叫沁芳溪, 溪上有桥, 桥上有亭。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沁芳溪的曲折而布置的, 所以亭、桥、闸都采用着“沁芳”二字命名。事实上,小说中许多名场面都发生在这里,比如宝黛共读《西厢》,曲径通幽处,两人吐露心中情感。还有“黛玉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吟出了一曲千古绝唱《葬花吟》,这里是黛玉发泄心中苦闷之处。“作者的感情对着落花和流水触景伤情流露出来,却寄托了无限的愁绪。花与水的相连,是人们对于良辰美景、美好人生容易逝去的感怀。”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沁芳亭桥不仅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实体性建筑,更具有着虚拟的情感空间。
“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 莺莺上场时一段唱词:“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周汝昌认为,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写“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把一个古代少女孤独寂寞的心情展现得无以复加。“沁芳”就是“水流红”,“沁芳”者不就是把“花落水流红”这五个字又浓缩了吗?这又比王实甫的曲文更加简净、丰厚,令人咀嚼,玩味无穷。他对“沁芳”的感悟用一首小诗来总结:“残春无语怨东风,万点飞花锦绣重。一展西厢心已醉,沁芳原是水流红。”
由此,不少学者也解读为,“芳”即“落花”, “沁”即“浸于水”。落花落于水中, 美丽的花瓣浸着尘世的污浊, 恰恰是应了大观园之中众位女儿的悲惨归宿, 也预示出宝玉此后一生终是不愿仕途, 浸沁于千红万艳之中,家族必然衰落的人生悲剧。
还有人解读为,贾宝玉之所以将此处“题额”为“沁芳”,在于此处之水妙在出于“潇湘馆”。潇湘馆有一活泉,泉水“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流向的就是沁芳闸。而芳者,花也,花之香气。沁芳闸之水由潇湘馆流来,带着属于林黛玉的香气,被走到沁芳闸的贾宝玉循着水“嗅到”香气,这份旖旎的隐喻,销魂蚀骨的眷恋,不深思很容易被忽略。水为万物之源,带着草木的精神。绛珠仙草前世就是得了甘露的灌溉才得以久延岁月。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大观园群芳又都是临水而居。这“沁芳”之水,实则沟通了大观园内所有之女儿。说不尽的红楼,大观园女儿的悲欢离合,离散的泪水,仿佛这沁芳之水,终究流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