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2022-06-10 11:26:14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医生推荐针灸治疗43种优势疾病,1996年其又提出了64种针灸适应症,包含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免疫相关疾病及身心疾病,由此针灸可治疗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眼科等。据统计,针灸可治疗300多种病证,其中对170余种有很好疗效,其余130多种可辅助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的病种

(1)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失眠症、抑郁症、臆病、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末梢神经炎等。

(2)运动系统疾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膝骨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痛、腹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便秘等。

(4)泌尿系统疾病:尿失禁、尿潴留(包括外伤、手术和产后)等。

(5)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胎位不正、更年期综合症、盆腔炎等。

(6)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单纯性肥胖症等。

(7)皮肤科疾病: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等。

(8)五官科疾病:麦粒肿、近视、中心视网膜炎、耳鸣、突发性耳聋、内耳眩晕、鼻窦炎等。

(9)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

针灸治疗疗效特别好的常见病

中风病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该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恢复慢。发病2周以上为恢复期,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进入恢复期后多数病人遗留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对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总结澄江针灸学派经验,提出“艾灸温通理论”,针对中风病的不同分期和症候,分别运用“强、弱、缓、急”等不同温通模式施灸,并制定中风治疗规范“中风促通灸”。采用一灸二针三运动,将针、灸、康复有机结合。机制研究发现:艾灸可以促进血管再通修复、激活神经细胞功能。根据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的症状特点,通过辨证施治、在“通脑活络针”、“醒脑开窍针”的基础上结合腕踝针、头皮针、微针针刺、舌下针等多种刺法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多种并发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颈椎病

现在随着年轻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椎间盘变性,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刺激或者压迫颈部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常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治疗颈椎病上根据其不同分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多种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疗效。目前主要采用项针针刺、夹髓针刺、头皮针、腕踝针、小针刀、浮针等治疗,并且结合中药定向透药、中药熏蒸、雷火灸和中药辨证施治等取得满意的疗效。

面瘫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又称Bell麻痹,系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但青壮年多见,冬春或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其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发僵、麻木,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或刷牙时漏水、进食有食物残留于口腔。口角向健侧歪斜、眼睛闭合不全、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临床上将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相比而言,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显著。面瘫是针灸科的优势病种,治疗方法多疗效确切。

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等病症范畴,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疾病。

本病症状:①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②下肢放射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③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经保守治疗缓解,针灸是一种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我科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多且疗效显著,包括针刺治疗、小针刀、浮针、雷火灸、药物罐、中药熏药、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及穴位注射等,同时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

虽然针灸治疗的疾病很多,而且疗效确切,老百姓乐于接受,甚至一些灸法保健自己在家里都能操作,但在针灸时及针灸后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针灸时的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时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防止晕针。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因婴幼儿不配合,针刺时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控制病情,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一般说来,做完针灸后两小时左右洗热水澡是没问题的。为确保针灸的治疗效果,建议患者针灸后第一天不能碰凉水,避免寒湿邪气入侵。针灸后还应当避风,特别是不要吹空调。

作者系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教授 曹铁民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