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丨祝福大家,连年有余
2020-01-23 12:19:28

◇祁智(原创)

央视做一档关于春节的节目,我和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当嘉宾。事先拿到脚本,知道节目最后要放一段视频。一个普通人家的年夜饭,端上一条红烧鲢鱼。相声表演艺术家对着画面说“祝福大家,鲢(连)年有鱼(余)”,我跟着一抱拳,节目结束。

节目录制的时候,看到了这段视频。红烧鲢鱼在欢歌笑语中端上桌,很让我震撼。鲢鱼约两尺长,平躺在一个更长的椭圆形瓷盘里,头尾完整,一丝不苟,热气腾腾。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祝福大家,连年有余。”相声表演艺术家喜气洋洋。

我没跟着抱拳,问主持人:“我能说几句吗?”

“当然可以。”主持人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我说出这句话就后悔了。节目内容早就安排好,我多说,如果保留,势必要挤掉前面的时间。端上红烧鲢鱼,相当于一篇文章的句号,说什么都是赘述。我明白,主持人同意我说,出于礼貌,后期制作删掉就行。

但既然申请了说,也得到了同意,我只有说。

我说,这条鲢鱼应该出水不久,是当地的河鲜,不是长途冷藏运输来的。说明这里有宽广的水域、干净的水质。一个很好的自然环境,适合鱼类生长,当然人也宜居。

“嗯,这话有道理。”相声表演艺术家说。

“鲢鱼这么大,至少要生长两年。”我指着画面说,“说明这里的鱼很多、民风正,否则早就被捕掉、偷走了,哪里能长这么大。”

“对啊。”主持人恍然大悟。

我继续说,这条鱼是完整地端上来的。说明这户人家,有一口很大的锅。

“有很大的锅,说明什么?”相声表演艺术家感兴趣地问。

我说,这是一个大家庭,经常在家吃饭,而且喜欢吃鱼。主持人问何以见得。我说,如果突然烧一条这么大的鱼,不会有锅,有锅也烧不好。多烧,才熟练。而多聚、多吃,才会多烧。

“啊呀,太有道理了。”主持人惊喜地说,“还有吗?”

“这家有一个老祖宗。”我很有把握地说。

主持人拍着手说,她家就有外婆这个老祖宗,102岁。每逢节日,都到大舅家去,每次都是二十几个人的聚会。

“我奶奶就跟大伯大妈过。”相声表演艺术家兴奋地说。

“老祖宗是核心、凝聚力,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我说,“还说明,这家有厚道的大哥,否则兄弟阋墙。有贤惠的女儿或者媳妇,否则勾心斗角。”

我说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认识的一个姓葛的人家,父亲早逝,母亲把七个儿子养大成人。除大儿子辍学做母亲的帮手外,其余六位至少本科毕业,分别学医、师范、历史、法律、外文、经贸,在北京、上海、长沙、深圳、澳门、伦敦成家。葛家现在五世同堂,合32人。每年除夕都是结集号,32人必定在老大家和老祖宗吃年夜饭,年初一开始各奔东西。

“年夜饭,最后一道菜就是红烧鲢鱼。”我说。

相声表演艺术家接过话说:“鲢年有鱼。”

我说,所谓“连年有余”,是老百姓为向往美好生活而讨的口彩。饥不择食的年代,老百姓是不吃鱼的。做鱼要买油、买佐料,哪里来的钱?鱼能大开味蕾,饭量增加,哪里来的粮食?老家靖江旧时就有“家有千间屋,不吃鱼搭粥”的说法。即使家有万贯,也不用鱼下饭,否则贪图享受、坐吃山空。

“是啊!”相声表演艺术家笑着说,“我吃鱼,能多吃一碗饭。”

我说,鱼的后面是人,是时代和社会。家庭不和睦、时代不和顺、社会不和谐,哪里来的鱼,“余”又从何谈起?

“啪啪啪……”主持人和相声表演艺术家鼓起掌来,导演、摄像、剧务频频点头、竖着大拇指。

“还有吗?”主持人笑吟吟问。

“还有,”我指着瓷盘说,“这个瓷盘,不会是普通百姓家定做的,应该是批量生产的。这说明,这么大的盘子,有需求量。”

相声表演艺术家感慨地说:“对啊,看来,这样的家庭还不少。”

“祝福大家,连年有余。”我对着摄像机镜头一抱拳。

据说,央视在审片的时候,有领导问这段台词是谁整的,特到位。导演说,是嘉宾随口聊出来的。(来源:扬子晚报 禁止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