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6月27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演出的音舞诗画《一水一墨一江南》在江南剧院首度演出,连演三场大获成功。27日晚,记者前往江南剧院采访这部音舞诗画的总导演、江苏省演艺剧团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陈春华,探寻在唯美舞台呈现背后的故事。
“风景旧曾谙”,创新化书写江南符号
《一水一墨一江南》为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经过多番排演后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我们在创排初期难度还是挺大的。”陈春华表示,在对整部剧进行初期构思时,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江南”。“江南是一个太宽泛的概念,我们要怎么去阐述、怎么去表达江南?这个选题选择非常困难。”
在创排初期,整个主创团队每天聚在一块就是在讨论到底什么才是江南,我们心中的江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才能呈现出江南的意象。江南意象从诗歌绘画到舞剧话剧,都是一个常用命题,要怎么推陈出新,做出一个和以往不一样的江南意象,也是一个巨大难关。
陈春华考虑到,我们中常见的江南意象符号往往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在服化道中无外乎小城、女子、蓝色印花布、河流等元素符号的组合,“在提到江南时,常常就是女子舞蹈。我们想要表达江南一种更加富有生机的美,所以最终也选择加入了男子群舞,来展现江南春季意象。”
在演出中,观众们可以看到,整个舞台走的是极简风,几块景片,寥寥的水墨倒影,没有道具的舞台和素服的舞者们,演员们的动作有力但并不花哨,“演员动作的编排设计和舞台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通过影像与舞蹈动作的结合,在舞台上呈现出一种仿佛是春风轻拂而过的感觉,唯美而不杂乱。”
在《一水一墨一江南》的第二章《梦江南》中有一段舞台呈现相当惊艳,这支女子舞蹈《美人图》极富有古典韵味,女舞者立于卷轴前,宛若是画中美人脱画而出,灵动飘逸,有着十足美感。陈春华表示,这段内容主创团队在创作中受到了唐伯虎《仕女图》的启发,“我们特意让舞者的体态和动作向仕女图中仕女的形态上靠拢。”舞者整体气质上有忧郁之态,其形体抠胸、溜肩,腰肢松懈,“这段内容是非常美妙的,也是我们希望能呈现出来的舞蹈气质。”在古画中的江南女子自有一番愁绪,她们身处于高墙深院之中,舞台光影投射在景片上形成了一道道栅格,仿佛将这群由古穿越而来的女子禁锢其中,“但是我们并不愿将这场舞蹈演绎成充满闺怨气质的表达。”从古代人物画中汲取而来的线条质感之美运用于舞蹈的肢体表达当中,这是《一水一墨一江南》在江南的古典婉约气质方面的创新化表达。
跨界融合,探寻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音舞诗画《一水一墨一江南》是舞蹈、诗歌、传统曲艺的融合表达,在舞蹈主体外,还加入了昆曲、评弹的元素。陈春华对这两个元素的编排与取舍做了介绍。在第二章《梦江南》中,加入了一段昆曲《牡丹亭》选段,演绎的是《游园惊梦•皂罗袍》,“我们最初是有想过把《牡丹亭》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经过多番尝试后都觉得不行,舞蹈不管怎么表演,都没有原汁原味的昆曲来的好,来的有感觉。”舞台最后选择了以男主角“小男孩”穿越进入《牡丹亭》的情境之中,达到舞蹈和昆曲的无缝衔接,“当然,对于这段我们之后还会继续精进,接下来有计划调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除了昆曲,评弹在这部剧中也是相当突出的跨界元素,开幕男孩从评弹演唱中进入江南幻梦,闭幕也以男孩依偎在评弹先生身边结束,形成了一个闭合,在谈及为什么会以评弹表演作为开场和闭幕时,陈春华笑言:“这可能和我非常喜欢评弹有关系。”在陈春华看来,评弹是江南的绝佳代表,“一说到评弹就会想到江南,这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在舞台上,评弹就是江南的符号代表,当评弹演员走上舞台时,他已经成为江南风景中的一个部分。
据了解,《一水一墨一江南》近期还将在江宁区市民中心演出,未来还会对这部剧做进一步打磨,“明年考虑安排一个全国巡演,目前还在商议当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