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名桥② | 扬中:激战两桥 痛歼日军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7-14 06:33:43

“风云恶,陆将沉。”85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畔骤起的枪声,彻底惊醒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从此,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标志。而在江苏大地上,江河湖泊水网纵横的大小桥畔,也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有些桥已经不见了,有些桥已旧貌换新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用镜头带您走访这些历经战火的桥梁,重温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今日刊发的是《烽火名桥》第二期《激战两桥 痛歼日军》。——编者按

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北面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境内水网交织。抗日战争中,我军利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或占据险要地势,“一夫当关”;或驱敌入瓮,再“瓮中捉鳖”。公济桥、唐家桥之战就是其中典型。

平坦而宽阔的桥面,水泥路面,水泥栏杆。桥边建了一座小公园,公园内躺着一块巨石,树着一块展板。石上、板上用文字、长诗讲述抗战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伏击战。而在桥头,竖立着一块“伏击日军处”碑,十分醒目。

当地文史学者张守良从小就住在附近,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这里还是一座窄窄的拱形木桥,“只有现在大桥的人行道这么宽”。他用手比划着告诉记者。那时候的桥,下面可以走船。后来因为交通需要,才将老桥改造成现在的公路桥。

桥的模样虽然变了,但它的重要性一直没变。现在它是扬中通往常州的交通要道,而抗战时,它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那就是团沙。”扬中市史志办党史科科长李霞指着公济桥西面的大片位置告诉记者,团沙是抗日民主政府和县警卫营驻扎和活动的地方,而公济桥是团沙通往外界的一处咽喉所在。如果公济桥被日军占领,我方就将处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危险境地。

而1945年6月28日,日军果真前来偷袭,企图消灭扬中抗日武装及指挥中心。听闻日军来袭的消息,扬中县长施光前命令印世庸立即抢占公济桥,坚决不能让日军冲过桥来。

而日军借助公济桥头的碾坊作为掩护,对中国军队猛烈射击。但警卫营战士誓与石桥共存亡,每当敌人接近桥头,战士们便用密集的火力封锁桥头,不使敌人前进一步。

宿营在附近的苏中五分区特务一团参谋长胡俊杰听闻枪声,立即命令作战参谋张维民和一连长陈光率两个排赶往桥头增援。分区主力部队也前来增援。紧接着,胡俊杰也亲自率领后续部队开到了公济桥。随着中国军队的兵力增加,敌人见势不妙,到下午一时左右,丢下18具同伙的尸体,大部分向东撤退,还有一小股日军后卫,在掩护大多数日军撤退后,被我军火力逼迫着向双龙港方向溃逃。

双龙港,东、南两面是江,只要封锁住双龙港的唐家桥这个要道,这股敌人就是瓮中之鳖。于是,战士们抄小路,急行军,向唐家桥进发,围歼逃往双龙港的日军。

战士们到达唐家桥后,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架起枪支,等候敌人到来。这一小股日军逃入双龙港后,四处寻找出路,最终向唐家桥方向突围。当日军接近时,战士们用火力严密封锁住桥头,从东、西、北三面向日军扫射,在水洞塘周围展开激烈的围歼战。

如今的唐家桥重建于2007年。张守良的舅舅家就住在这附近,所以对这座桥他很有印象。他从长辈们的讲述中,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歼灭日寇的战斗。他指着附近的竹林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当年的水洞塘。“有的鬼子被打死在塘内,有的被打死在桥对面的路上。”这样的战斗细节他从小就听舅舅多次讲述。那次战斗,共打死日军7人,其中小队长1人。缴获三八式步枪20多支。

公济桥、唐家桥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对我军全面反攻是一个有力的配合和支持。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