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两类人群子女,南通崇川幸福街道打造多彩“暑期课堂”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7-24 14:27:15

人间七月、烁玉流金,缤纷假日,异彩纷呈。为丰富青少年儿童暑期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展未成年人的社会感知和实践,帮助每一位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转水社区和管园村联合创办的第二期暑期课堂正式运行,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涵生动、针对性强、覆盖面全、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系列实践活动,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流动党员子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带来愉快、充实、精彩的暑期生活,从而形成全面、深度、广博的人生价值,助力个人发展和成长进步。

感悟历史伟力,传承红色血脉

位于幸福街道红色教育基地的“窑洞学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筚路蓝缕、舍生忘死所缔造的。今天我们邀请邵金楦老爷爷为我们讲述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管园村党总支书记曹丽边讲边挽着年近九旬邵老踏上讲台,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邵老在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340部队21军警工营工兵连,主要任务是保护军部以及排雷埋雷、修桥铺路,面对物资匮乏,一天只吃两餐的他们不仅要完成排雷工作,还要时刻准备与敌人战斗,身边战友的壮烈牺牲让他们更加坚定初心。“希望大家能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在“绿书签·伴成长”共享阅读环节中,转水社区“鸿雁之家”流动党员车春桦为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孩子准备了《塞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共产党历史》,让孩子们从趣味漫画和文字的形式结合中轻松的了解权威的党史内容,通过学习党史阅读红色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汲取红色养分,传承红色血脉。

感受文化魅力,塑造廉洁品质

面塑俗称“捏面人”,作为一项民间传统艺术,发端于长江流域,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为提升青少年儿童的文化审美和文艺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孩子亲身体验面塑的乐趣和内涵,暑期课堂约请面塑艺人胡来亮,开展面塑技艺沉浸式体验课程。“面塑以糯米粉、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我们手工的捏、搓、揉、掀等程序,配以工具的深度处理,便能成为我们所塑造艺术形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师傅在面塑领域的造诣颇深,他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传统元素与时代更兴相结合,让文化贴近生活。他边讲解边演示,孩子们聚精会神、纷纷颌首示意,不一会功夫,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孩子们,这是荷花和梅花,一个是盛夏之物、一个是傲雪之骨;一个象征清正廉洁、一个寓意坚韧不拔,希望大家以后能像荷与梅一般,廉洁正义、果敢自律。”

感知社会活力,把握发展脉搏

近日,通城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持续的高温让人们备受煎熬,管园村和转水社区党总支始终心系一线的工作环境,不忘各行各业的城市建设者们。在南通地铁二号线建设工地,施工人员不畏酷暑、汗出如注,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艰苦奋战,只为如期完工、服务大众。社区流动党员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儿童走进施工现场,了解现场的施工步骤、工程机械、作业过程,让孩子们开眼界、长见识、增学识,就读于启秀市北学校的四年级学生高一涵同学表示:“通过参观地铁二号线建设工地,我们了解课本外的知识,盾构机、成槽机、三轴搅拌桩机等设备刷新大家的科技认知,学习知识永无止境,社会建设一脉相承,将来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地铁二号线钟秀路站铺轨基地,孩子们亲手将沐浴露、蚊不叮、毛巾等防暑清凉用品送给施工代表,并对他们为城市建设的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新兴行业的兴起,辖区流动党员和新业态新就业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他们为社会做出不小贡献的同时,我们社区、工会组织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帮他们照看孩子,又减轻他们的负担,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他们工作更安心,增强流动党员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者的城市融入感和归属感。”幸福街道转水社区党总支书记潘培说道。通讯员 常红  陈翔  邢树清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