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与“二舅”有关的话题瞬时霸占各大热搜榜。随着《二舅》走红,有网友认为视频文案跟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吴标华发表的文章《二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是“二舅”且同是“木匠”,这样的设定也太过巧合了,并质疑@衣戈猜想创作过程中有借鉴。对此,@衣戈猜想作出回应。另外,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中,他也对大家讨论不休的“精神内耗”话题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正在承受父辈所没有承受的经历过的一些苦,但“精神内耗”无法根治,没有人生导师。
还有一个《二舅》?
疑似被抄袭的文章《二舅》的作者吴标华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创作《二舅》的心路历程,文章《二舅》原题为《沉默的二舅》,是吴标华对家乡诸多艺人的刻画,寄寓着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当时我表弟说他读到了我的《二舅》,认为写得很实在,但疑惑的是他二爸不是木匠呀!我真正的二舅不是木匠,但我有做木匠的姑表,有做竹器的堂伯,有做裁缝的舅母,有做土屋的乡邻,更有执掌家乡礼仪的老父。时代变迁,繁华落尽,一代艺人黯然谢幕,变迁的阵痛于其更为深刻,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寂寞。文中的情景、细节都是我的亲见亲闻,二舅不过是我虚构的一个载体……”
“两种人生,两种不同的人,相同的就是一个木匠。他视频里的二舅跟我的完全不同。我认为他的文案比我写得好些。”7月27日,吴标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文章中的‘二舅’是虚构的,而且和视频里的二舅两者立意不同。”
回应:让二舅直播可以证明,但我不会这么做
此前,《二舅》视频也曾被质疑其真实性,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视频作者@衣戈猜想表示,二舅的经历是真实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文案是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出来的,甚至还删改了一些更具有传奇性的东西。”之所以做这个视频,原作者是想了却自己的心愿。我没有团队,视频完全由手机拍摄,有人帮忙的话就是我媳妇儿,发之前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火。
再次面临抄袭争议,@衣戈猜想表示:“我只想说我不是改编的,我也没有看过这篇文章。你如果想让我证明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我找出二舅来让他直播,或者是让大家到我们村子里面去,直接去对质,但是我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这些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我也不在乎这些东西。”
对此,也有网友表示支持。“难道非要二舅把自己的苦难再说一遍,再反观显示出二舅的人生吗?作者拍这个视频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往前走。不要把自己的感情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有人每天要你说出你失败的事情、让你难过的事情,你还会感到开心吗?”
看视频妈妈哭了一整天,二舅已经离开村子
其实采访中,@衣戈猜想 也分享了很多反馈,比如亲人们对这个视频的破防。“家族里面的人,反正跟二舅最亲的这些人,我妈昨天哭了整整一天,我妈不在村里,我妈现在给我带孩子呢,我妈一遍一遍的看那个视频,我估计昨天她一天得看了几十遍吧,然后哭得稀里哗啦的,她本来是一个很内敛的一个人。大姨看了也哭,然后其他的舅舅看了也哭,宁宁看了也哭,然后最亲近的这些人反正都是哭得不得了。”@衣戈猜想说,他们对这种东西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印象里,没有说把一个人要拍出来,从头到尾展现他的一生,他总会感觉像我们这种人怎么配呢,这应该大明星才会配这种东西,所以他们可能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就是居然可以从屏幕可以看到自己身边的人,而且还是自己的至亲,而且还是一个对自己这么好的人,所以一下子就有一点破防。
28日,视频作者微博发文称,二舅和姥姥已被从小山村接走了。作者表示,“知道二舅的人这两天越来越多,多到让我有点不安了,我已经让宁宁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视频中的那个小山村接走了。宁宁解释说是突然想他们了,所以他俩还挺开心的。接下来他们暂时不会回村,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他们。这段时间他们会比较自在的住在某个不会被任何人打扰到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关切就简单的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
村子里百分之八十是留守老人,百分之十是留守儿童。@衣戈猜想说,小时候没觉得二舅很厉害,但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家,隔着一段时间去看他,对比城里的生活以及职场中遇到的人,一下子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了。“然后又跟我妈跟我大姨问了很多二舅小时候年轻时候的事情,我突然发现我以前完全不知道。”
他也担心二舅估计很难适应城里的生活。“二舅除了北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他这辈子。他从来没有坐过一次马桶,他骑三轮摩托车,没有红绿灯意识,他就是在乡间无拘无束惯了,他直接闯红灯就过去。这我还训过他一回,他也不以为然,我觉得让他从头到尾重新去适应一个城里的生活,可能非常的难。”
二舅无法根治“精神内耗”,不想做人生导师
最近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的二舅治好网友的“精神内耗”的话题,视频作者也在采访中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以前的人日子过的比较的穷,物质生活也非常的贫瘠,但是他们都生活在农村,有一个非常好的人情社会,而今天的年轻人有一部分苦是老一辈的人没有吃过的,就是他到一个大城市,去异乡去漂泊,在这中间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这种人情的冷暖,这种漂泊感,这种深深的乡愁,我觉得老一辈的人很少吃过这样的苦。所以整体上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也正在承受一些我们父辈所没有承受的经历过的一些苦。”但他也强调,“我不是人生导师,我最讨厌当人生导师,我说的全部都是我。所以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是完全完全能够理解的。”
“其实二舅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他没有根治我的精神内耗,他短暂性的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我以后还会不会有精神内耗,我也不知道,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自己心理上的顽疾这种精神内耗。你说来说去,你到最后不还是得靠自己嘛。”@衣戈猜想说,“我一直觉得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00后,17、18岁的孩子你千万别跟他说教,比较好的方法是你自己做出个样子来,去感染大家,所以我也是靠近二舅,去了解他,去扒开几十年前尘封的往事,来对自己去进行一次自我治愈,一种救赎吧。”
@衣戈猜想说,自己的精神内耗挺严重的,“我有时候经常会瞻前顾后,我就会有很多这种遗憾啊,甚至有的时候会非常悲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后来慢慢地也是从二舅身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评价人生终点的一个标准,就是饱满嘛。”
实习生 徐燚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