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情感体验、一定的文化素养,正在成为视频和直播领域的顶流杀手锏。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在短时间内成为内容电商的范本案例,直播带货也被视为心灵之旅。近两个月间,图书文娱已成为“东方甄选”直播间排名第二的商品品类。10天内售出图书146.32万单,总销售额达8149.73万元。
短视频领域,来自教辅机构的另一位老师走红出圈,那就是“二舅”的创作者“衣戈猜想”,其身份是前高三历史老师。在记者采访中,有学生认为,唐浩老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上课逻辑强的同时又幽默风趣,语言表达流畅清晰,这些能力本来就很适合从事自媒体行业。在课堂上能够征服学生的老师,在视频中也同样能够征服观众。
“二舅”在社交媒体引爆的余热还在喋喋不休,居然还出了不法分子牟利的“二舅币”。有自媒体质疑视频内容的真实性,说视频翻车,二舅并不是视频创作者的二舅,二舅并非打针致残等等。也有媒体不断在求证相关人群。曾在村里教书的老人说,“二舅”就是他们口中“歪子”,帮村里人修东西。视频里讲述的故事出入并不大,“基本上有八九成都是真的”。
很难想象一则短视频的细节真伪,会引起这么一股子求证的波澜。在探究“二舅”真实的过程中,人们了解到二舅所在的由老人妇女孩子组成的留守村,走近他们的生活,去关注一个残疾人的残疾人证办下来没有。或许,即便有所包装和美化,但依然发掘出了至今还保留在乡村社会的“我爷爷他二舅”的故事,我们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犹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中国的缩影。
聚焦内地扶贫故事的纪录片《无穷之路》,让中国香港主持人陈贝儿成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人们渴望这样真实的影像呈现,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怀疑。
短视频是当下人们观察和了解社会的窗口,但由于从业者层次不一,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不乏套路,这让“短视频里看中国”呈现光怪陆离,充满光影百态。“二舅”的故事在影视剧和文学文本中都不新鲜,在短视频中突然酝酿出爆款,这与视频制作者从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不无关系。
镜头包装下的乡村短视频为何能不断拨动人的心弦、具有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这是一个不断引发探讨的话题。从李子柒符合古典诗歌审美的田园美食生活,到张同学镜头里不讲究不造作农村单身汉生活,颇具朴素现实主义风格,记录乡村生活的短视频博主们陆续走红,其中有质朴的乡村生活,也有绿水青山和风味美食,闲适自在的慢生活,就是许多都市人心向往而不能至的“向往的生活”。这类短视频凭借相对真实表达的个体生活,在《山海情》这样的影视爆款出现之余,提供治愈的另一种可能。
看贾樟柯电影、读汪曾祺和王小波的“衣戈猜想”赋予“二舅”一种特殊的视角呈现。身为历史老师,他之前也创作过不少知识类视频,其实这类视频早就有不少学者和大学教授都在做。比如戴锦华、刘擎、罗翔等。拿B站来说,2021年,泛知识内容总播放量占比达到45%,有1.9亿用户在B站观看泛知识类视频。
“衣戈猜想”在采访中说,其实在朋友圈发酵“二舅”视频的年轻人思考的不是城市化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个国家时代转型的问题,不是乡愁的问题,他们把“二舅”投射到自己高考复读、考研失败、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等,这个也是自己意料之外的。谁也没想到,“二舅”把大家逼成了哲学家,开始思考苦难升华,以及笑对苦难、解构苦难等话题,这超出了短视频所承载的内容。其实有着求知欲的“小镇做题家”们,不妨去现当代文学长廊中找一找,“二舅”式足以引发共情的魅力人物不在少数,但这些读者如今已经缩减到颇为小众的圈层。
从回归农村的新农人拍摄身边生活,到投身都市创业的“小镇青年”回望家乡,所谓“治愈精神内耗”不过是被内卷、996折磨的都市人,短暂逃离现代性焦虑,寻找到的精神寄托。从直播间里卖书的“方脸哥”,到用“二舅”的故事引发求证热潮的UP主,好像没有一个老师带不火的。人们不再满足于“上链接”和跟着短视频做个菜、逗个闷子,更深层次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养分正在召唤着受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