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尽责,交出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答卷” 南通:打造长三角健康宜居名城
2022-10-27 10:26:39

普惠托育减轻百姓家庭压力


研判疫情防控新形势




家庭医生上门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领,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鲜明印记。

福地南通,江海汇流。策应国家战略,坚守人民情怀,南通卫生健康人在8000平方公里的水乡平原上,写下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卫生健康答卷”——

在疫情防控中白衣执甲、同心战疫,积极应变、精准施策,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在提升服务能级中,持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举措,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在健全保障体系中,坚持公益原则,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建机制、强基层,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辛勤和汗水凝聚成一个个闪亮的荣誉——南通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域全覆盖、主城区“五连冠”,以最高分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南通正建设令人向往的‘一枢纽五城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健康南通的推动者、医者仁心的践行者,加快打造长三角医疗服务高地和健康宜居名城,让‘福地南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城市。”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兵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朱亚运通讯员林桔冯健

尽锐出战同心战疫

“叮咚。”凌晨1点34分,“镇阳群”里冒出一条信息。南通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原本正忙着对阳性人员的密接和次密接做24小时追踪,收到信息后,立刻坐直了身子,开始核实信息,并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做新增阳性报告。

今年上半年,一则《南通卫生健康人的“十二时辰”》新媒体日志在当地火爆“出圈”,日志中记载的这个片段令人难忘。

彼时,正值清明小长假,受周边地区疫情影响,江海之畔的南通城,正在和“奥密克戎”打一场惊心动魄的“贴身战”。在那段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日子里,这篇日志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从预防控制到医疗救治,从数据流调到隔离管控,从综合协调到远程监控……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南通卫生健康人夙夜无眠、宵衣旰食的“作战”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千余个日夜,包括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内的南通卫生健康系统,随时保持箭在弦上、尽锐出战的警惕感,白衣为甲、闻令而动,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持全局一盘棋和高效联动作战,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担当尽责。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南通卫生健康人夜以继日、高效运转,每日疫情研判、每周专题分析,因时因势调整防控举措,为江海百姓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中枢屏障;广大医务人员不惧危险、直面病毒,成功救治本市病例402人,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同时,3500多名白衣战士先后驰援外省市,救治患者12888人,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科学设置常态化便民采样点1955个,打造“15分钟核酸检测圈”,方便市民就近检测。

一次次散发性疫情被快速扑灭,为商场复市、企业复产、经济复苏“抢”出了宝贵时间。如今,行走在南通,无论是大街小巷、商场超市,还是企业工厂、医院学校,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基本如常。这背后,是南通无数卫生健康人的艰辛努力和默默奉献。

改革创新提升能级

9月26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年)》正式发布。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省百岁老人达8375人,其中南通人数最多,达1903人。

南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长寿宜居福地,也面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难题。2016年,南通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肩负为全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改革探路的重任。

在国家级试点推动下,南通探索创新,突出需求导向,强化医养结合的普惠性,投入专项资金补贴护理型床位和长期照护保险等项目,护理性床位较“十三五”初翻了一番;创立“康养通城”老年服务品牌,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老年医学研究院,提升老年医学科研服务能力,建成171家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推动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落地,为南通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养老、托幼等的服务能级和保障水平。近年来,南通先后承接综合医改、医养结合、普惠托育、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等9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其中,医联体建设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一老一小”国家试点形成南通特色,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创新中享受“红利”。

生了病去一江之隔的上海大医院求医,曾是不少南通人的选择。但近几年,随着南通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特别是跨江融合发展,南通各级医院通过和上海名院的深度协作,南通百姓“家门口的名医”也越来越多。

上海仁济医院南通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东分院……在南通,通过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各级医疗机构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

近9年,南通省级重点专科数量从30个提升至63个,全市执业医师中,博士学位人数达219人,增长1.7倍,正高级职称超过2000人,先后涌现出多名“国字号”“省字号”人才。量质齐升的医疗人才队伍,给江海百姓带去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健全体系护佑健康

“以前做核磁共振,小医院做不了,大医院要预约。现在,在咱们卫生院,昨天预约,今天就能做上了!”9月13日,在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影像中心门口,蔡先生陪父亲做完检查,感觉就医比以前方便多了。

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里门庭若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不方便。近几年来,南通市实施分级诊疗,对医疗资源和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合理分配,引领基层医疗为居民带去更多健康获得感,也使得一批乡镇卫生院成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示范样本。

截至目前,南通已累计建成24家“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近日,“全国乡镇卫生院500强”名单公布,南通有7家卫生院上榜,位列江苏省前列。南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计划到年底再建成5家省级中心,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实力,方便基层群众就近求医。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南通市着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打造优质健全的卫生健康保障体系。目前,南通市共有5241名医护人员组建了1310个家庭医生团队,成为417万签约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小康路上不让一位群众掉队,南通针对全面小康后“因病返贫”的隐忧,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每年为近千人开辟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并在全省率先成立江海健康扶贫基金,筹集1000余万元,为原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施托底保障。

截至2021年底,南通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16岁,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南通市卫健委主任张兵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南通市将加快构建与城市能级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使资源配置更合理、公卫能力更强大、健康指标更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