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奋斗,奏响青春华章,探班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民族交响《青春永恒》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1-09 09:06:31

11月8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青春永恒》作为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大型音乐作品会演剧目在江苏大剧院奏响。这也是这出剧目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的首次演出。

《青春永恒》由著名词作家、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戴晓权担任文字撰稿,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伟执棒,著名青年笛萧演奏家王俊侃、唢呐演奏家隋景宏、古筝演奏家任洁等倾情加盟演出。以民族管弦乐为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旭日初升》《青春似火》《金色年华》和《新纪元》四个篇章歌咏中国青年的百年奋斗足迹,展现新时代新青年昂扬向上的风采。

从主创阵容和演奏阵容也不难看出,《青春永恒》的整个团队都是非常“青春”的,以青年人为主,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团长李阳介绍到:“青春是我们这部作品的核心。最初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李大钊先生写的《青春》,所以从主创到音乐本身都紧紧围绕着青春的主题。”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革命先辈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都还是青年,这些青年人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操,也看到了青春的闪光。”

《青春永恒》的四个篇章内含八首曲目,其中有四首是由作曲家孔志轩所作,在谈及创作理念时,孔志轩概括为两点:“一个是历史的回顾,另一个是当代感。”《青春永恒》的前两个篇章是对历史的回顾,以民族交响、竹笛与乐队等演奏形式回顾自五四运动以来青年人的觉醒、奋斗与崛起,在第三篇章则进入了现代,以唢呐协奏曲为表现形式表现当代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实干精神,“我们不仅是要回顾峥嵘历史,更要关注当下。希望能够向广大青年传递出不忘来路、奋勇向前的精神。”

青年笛萧演奏家王俊侃是首次演出这部作品,他在第二篇章的《新青年》一曲中担当竹笛独奏。“这首乐曲给了我强烈了主题感。”王俊侃表示,“在吹奏这部分的时候我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了振奋,它谱出了旧时代苦难带给人们的反思,也谱出新青年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很希望今晚的演出也能让听众感受到这一点。”

本场的指挥张伟则认为,《青春永恒》作为一部音乐作品,首先是非常好听的,“这部作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同时每一个篇章也具有独立性,单独听也都很好听,音乐作品还是唯听至上的。”相较于今年五四青年节的首次公开演出,本次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的首次演出也有所不同,“我们做了一些微调,对一些段落做了删减,和专家、作曲家做了多次沟通。作为指挥而言,我希望能以最佳的状态将每一个音符变成音响,让这部作品有新的诠释。”

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作曲家顾冠仁作为这部作品的专家顾问,此次专程来到南京观看音乐会,“今天下午我去看了彩排,非常高兴,一方面是这部作品很棒,另一方面也为江苏民族乐团这些年来的发展进步感到高兴。”顾冠仁认为,《青春永恒》这部作品是一次传统与当代的碰撞和融合,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难度不小,“我们民乐往往比较擅长表现风俗性的,比如江南丝竹。以奋斗的、进取的青春精神为主题的创作,在过往的民乐作品中并不多见。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需突破既往的音乐语言,有所创新,这是不小的挑战。”顾冠仁与江苏民族乐团有多次的合作,看到这次《青春永恒》的主创团队都是如此年轻,他也非常感慨:“这部作品是创新的,充满了青春活力,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一些的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回望百年奋斗,奏响青春华章。《青春永恒》以音乐展现新时代面貌,以音乐歌颂五四爱国主义的精神,《青春永恒》用音乐展现出中国青年走进新时代、昂扬中国梦的精神面貌风貌,深刻地展示民族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提供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