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江苏⑳ | “白面书生”见证南北战争风云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1-23 16:28:53

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宋书》

“白面书生”是南朝宋人沈庆之在劝谏宋文帝刘义隆切莫北伐时说的话。这件事发生在公元450年。

沈庆之,少时即以勇猛闻名乡里。450年他任太子步兵校尉。刘义隆要北伐,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等人都赞成,左军将军刘康祖说:现在都到年底了,还是缓一缓,等明年再说。但刘义隆不同意。

沈庆之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进谏说:我们是步兵,魏军是骑兵,本身就没有优势。从前,檀道济两次出兵都没打赢,到彦之也是失利而返。王玄谟等人的能力能超过这两位将军吗?“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但刘义隆认为:宋军两次折戟,另有原因:檀道济失败,是为了保存贼寇以抬高自己,到彦之呢,是因半路上眼疾加重。敌人所能依仗的只有马。而今年夏天雨水很多,河道畅通无阻,可乘船北上,敌军一定望风而逃。

但沈庆之还是坚持己见,于是刘义隆就让徐湛之、江湛同他辩论。沈庆之说:“治国就像治家一样,耕田种地的事,应该请教奴仆,纺织的事该问婢女。你要讨伐一个国家,却和白面书生谋划大略,这对大事又有什么帮助呢?”

刘义隆听到这个话,“大笑”。算是认可了他的这句话。

北魏皇帝拓跋焘听说刘义隆要讨伐他,就写了封信来,说:来亦不迎,去亦不送。如果你已厌倦你所居住的国土,那么我们可以易地而居,你到平城来,我也到扬州去。你已有五十岁了,还未曾迈出过家门,我呢,也没有多余的东西送给你,就送你十二匹猎马和毛毡、药物。远途劳顿,若马力不足,可以乘我送的马;水土不服,可以吃我送给你的药。

但这些都没有阻止得了刘义隆。

刘义隆二次北伐路线图


此次北伐,果真就验证了沈庆之的看法。前锋王玄谟为主战派,但他从未实际掌兵,北伐期间,昏招迭出,几乎遭到全歼,逃回来后差点被斩首,还是沈庆之劝谏才得以留下性命。而拓跋焘率部,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兵锋直指瓜步,与宋都建康隔江相望。如果没有长江阻隔,定当马踏江南。

750年后,辛弃疾到镇江写下一首名词,其中有句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留下了不少典故。其中“白面书生”作为一个成语,至今仍很活跃,比喻缺乏经验、不懂世事的年轻书生。

【20】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