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院士是怎样炼成的?杨永斌院士走进南京一中揭秘他的成长之路
2022-11-24 18:46:16

国之栋梁,国士无双。院士是中国乃至世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权威,也是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顶级智囊。那么,院士是怎样炼成的呢?11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走进南京一中“院士1课堂”,向崇文学子分享了自己的童年成长和科研工作之路。


艰苦求学

苦难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

南京一中副校长高磊为杨永斌院士颁发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导师聘书

1954年,杨永斌出生于金门,一座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的小岛。他用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童年:贫穷、快乐、知足、健康。那个年代,贫瘠的岛上只能种些地瓜、玉米、花生、高粱,加上家中兄弟姐妹8个,生活自然比较困难。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杨永斌幸运地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但母亲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第一名就不要念。”“这句话塑造了我一生的人格,要做就做最好的,Do the best all the time。”杨永斌说。

杨永斌院士在打水的辘轳前留影



放学后,懂事的杨永斌仍会帮家里干活,打水浇菜园,割草喂骡子。后来读了《论语》,他发现自己与孔子的童年有着相似的经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还利用空余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徐霞客游记》《曾国藩传》、徐志摩诗集。“隔了半个世纪以后,感觉贫穷是一件很骄傲的事儿,它可以激励你的斗志,激励你的能力,激励你学习的状态。”杨永斌说,苦难本身并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历经苦难却仍然选择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心。

择善固执

每天看CBS新闻,学说美式英语

听着杨永斌院士的讲述,在场的学生备受激励。

回忆完童年,杨永斌院士幽默风趣地说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初中时,他爱上了数学,因为他的数学老师讲课“真有意思”,“因为他讲得太好,毕达哥拉斯、勾股定律,我觉得我应该也能搞一个。”

那会儿,学习条件有限,听不到地道的英语,手里一本远东英汉字典是他学习的唯一来源,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会常常去山上大声朗诵英文。

杨永斌院士与学生代表合影

1970年,16岁的杨永斌到台湾参加了台北一中的插班考试,并顺利入读,后来考上台湾大学。“老天帮助,他只考数学和英文。”当然,杨永斌的求学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赴美留学时,他便遇到了难题。自己满口闽南话腔的英语,博导听不明白。怎么办呢?他听从了导师的建议,买了一台电视,学说一口正宗的美式英语。

而这竟成了他20多年来第一次看电视的理由。此前,他觉得看电视很浪费时间,但导师的建议也很实用,他便开始看起了新闻。用杨永斌的话来说,这叫“择善固执”。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杨永斌院士劝导同学们要征服英文,目的则是迈入国际。

习惯的力量

勉励同学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68岁的杨永斌院士,对话十六七岁的同学们,满堂的风趣、满腔的热情,偶尔也有点“凡尔赛”。“主要经历不要讲了,反正都很顺畅,就是比任何人快。”“主要奖项也不要讲了,能够拿到的都拿到了。”

而这背后,是杨永斌院士的勤奋刻苦,孜孜以求。他曾为解决研究上遇到的难题,完全将自己沉浸在图书馆里,把1984年以前一百年内的相关论文全部读完。

讲座最后,杨永斌院士嘱咐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用数学公式和名家名言来生动解释。“如果你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那个‘1’,如果你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超过‘1’,有1%,0.05%也可以,到了年底你将获得37倍的能量。”

通讯员 郝良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