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25日讯(记者 高峰)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1月25日上午,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季鸿在新围发布会上发布了《宿迁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全市共调查到物种2379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其中包括5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34.46%,生物多样性状况属中等水平。
工作人员在做物种调查
据介绍,宿迁全市共调查到物种2379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34.46%,生物多样性状况属中等水平。其中维管植物867种(包括陆生和水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276种(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陆生昆虫424种(包括蝴蝶和其他昆虫)、淡水水生生物812种(包括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动植物)。
苏铁-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宿迁市共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8种。其中,黑鹳(guàn)、东方白鹳(guàn)、白鹤、黄胸鹀(wú)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1种,野大豆、乌龟、水獭(tǎ)、白琵鹭、中国淡水蛏(chēng)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47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濒危物种71种,其中,极危(CR)物种3种、濒危(EN)物种16种、易危(VU)物种12种、近危(NT)物种40种。
白尾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季鸿介绍说,宿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广泛,以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林地,以洪泽湖、骆马湖、成子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湿地和以京杭大运河、古黄河为代表的河流湿地均是宿迁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区域。
王锦蛇-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动物
近年来,宿迁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建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造就了宿迁市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宿迁通过开展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持续推进退渔还湿,完成洪泽湖周边退渔还湿28.62万亩,基本消除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破碎化现象。开展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以生境连续性和鸟类丰富度为目标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入选《长江流域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2022》,成为江苏省首个且唯一入选国际湿地保护大会生态修复经典案例。与2013年专项调查相比,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到22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种类增加了1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种类增加了近3倍;鸟类总数由2013年的20余万只增加到50余万只。
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万只花脸鸭 黄元国 摄
同时,宿迁全面加强骆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完成骆马湖宿迁全域捕捞渔船退捕,推进环骆马湖森林生态绿廊建设,逐步恢复复合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极大增加。骆马湖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能量补给站”,不仅吸引了数以百计的“鸟界活化石”——东方白鹳(guàn)停留休憩,还有小天鹅、花脸鸭、斑头秋沙鸭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现身骆马湖。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生态安全缓冲区
此外,宿迁推广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在全省较早探索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试点,泗洪城北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成功入选江苏省2019年度十佳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运河宿迁港、泗洪玉珠湖生态安全缓冲区成功入选省级试点,获奖补资金3300余万元。沭阳县城东+城南、泗阳县龙窝潭、宿城区朱海、泗洪县龙集等4个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正在按计划组织推进。(图片均由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