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名学者“云端”共话传播未来!2022年计算传播学年26日举行
2022-11-26 21:06:07

11月26日,“智媒赋能与数字治理:2022年计算传播学年会”在云端拉开帷幕。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蜜度、萌泰数据和知微数据支持,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三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研究生相聚云端,共话新时代背景下计算传播的当下格局与未来发展。

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计算传播学科如此做

近年以来,计算传播学由于其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国际化”“跨学科”先天基因,在国际互动与学科交叉之中迅速崭露头角、占领高地。如何坚持中国底色、构建中国话语、彰显中国气派,是中国计算传播学科保持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在本次年会中,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成为学者们为计算传播学科指出的明晰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指出,计算传播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学科发展镶嵌于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之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待与会学者通过充分研讨,产出丰硕成果,一道助力计算传播学迈向新的台阶。

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祝建华提出,随着传播格局急剧变化、传媒行业高速发展,中国计算传播学还将继续立足本学科领域、坚持跨学科思维,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为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洪忠认为,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过预期,社会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不断加重。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迭代,计算传播学在解答学科新命题和回应社会新需要上应当更加积极有为。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谈到,计算传播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新的增长点,近年以来,南师大新传院在新闻传播史、传播与社会发展、媒介法规与伦理和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未来还将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拓展。

保持开放,赋能治理

计算传播大咖如此说

作为一项新兴研究领域,计算传播学科发展迅速、势头强劲,然而在不断演进的时代格局之中,计算传播学科如何把握当下趋势、锚定自身位置,发挥一门交叉学科的应有价值,始终是计算传播学界的关注焦点和热议话题。

在演讲环节,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云松以《第二种想象力:定量研究的理论生产》为题,提出“第二种想象力”对于理论生产具有启示价值和启迪意义,从因果推断、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角度切入,针对“第二种想象力”的八种思维进行应用与探索,能为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理论前瞻与现实指导。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海以《基于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如何评估传播内容的效果》为题,提出通过机器学习与因果推断的相互结合,可以在评估传播内容时达到优化性能、提高效果的目标。他认为,将基于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技术运用在新闻传播领域,能为相关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张雪英以《事件视角下的社会情绪计算与可视化分析》为题,从情绪与地理学的关联切入,结合诸多具体事件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方法和可视化技术针对社会情绪开展挖掘分析。她谈到,准确把握社会情绪的变化特征,深入探析社会情绪的影响因素,可为今后的社会事务治理提供更多支撑。

产学互动,校企融合

计算传播同仁如此看

计算传播学关注前沿、鼓励交叉,为了凸显产学互动、校企融合的学科特点,本次年会专门设置了计算传播的学界业界共话环节,邀请来自业界一线的大咖做客论坛,带来热气腾腾的行业观察与职场分享。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数据可以赋能社会治理、舆情监测、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不同领域,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当天下午,本次年会的8场分论坛同步举行,分别聚焦“智媒赋能与数字治理”“后疫情时代与健康传播”“数据新闻与计算广告”“多模态传播与计算视觉”“复杂系统与计算机仿真”“语义网络与社会网络”“计算方法与混合方法”“政治传播与意见挖掘”等计算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宣讲、讨论和评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与其中。

据悉,作为本次年会承办单位,近年以来,南师大新传院高度重视计算传播领域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结合自身在新闻传播史、传播与社会发展、媒介法规与伦理和新媒体与社会治理方面等领域上的传统优势,组建了一支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计算传播研究团队,先后设立江苏省网络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究中心、江苏省网络文明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始终致力于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切实效益。

通讯员 张郑武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兰倩怡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