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科技身临其境!江苏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1-29 19:15:30

声光电相结合的云锦展、趣味横生的非遗+文创……11月29日,江苏非遗文创作品展在江苏省文化馆开幕,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精选一批反映江苏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让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优秀作品,通过非遗+科技、非遗+空间、非遗+艺术家、非遗+跨界文创版块,令观众体验感十足。

科技赋能非遗,身临其境互动

本次江苏非遗文创作品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指导,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办,江苏省非遗创意基地——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15个非遗项目,近百件非遗文创作品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连接起让非遗和当代生活。在非遗+科技板块当中,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创新云锦作品《冰雪暖于棉》以现代云锦技艺织造展现,并尝试以声光电相结合,在传统风格中寻找与现代实用场景的交集,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幅云锦科技作品《无界》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云锦一品官鹤的复制品,采用了当代装置结构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工艺穿越时空的意义,也通过当代VR技术再现云锦的核心理念,即人对自然的崇拜。

通过当代科技赋能非遗,使消费者更身临其境地和非遗进行互动与交流,让非遗的语言更活泼生动,妙趣横生,生机盎然,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非遗和科技的融合,作为借鉴,未来也可以在更多的艺术馆、博物馆和景区观赏到这类的作品。

非遗与当代艺术珠联璧合

非遗+空间的板块是为了突出非遗在当代空间当中的使用,包括公共空间、家庭空间和无限定的景区空间。在空间展部分,徐周萍带来常州梳篦作品《花非花》。常州梳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经几十道工序制成,在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生产的梳篦被选为宫廷贡品,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它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公共空间的摆设,使得空间应运而生出它的文化感和艺术感。

在非遗+艺术家板块,有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和非遗传承人合作创作的云锦、绒花、绳结等作品,通过艺术和非遗的结合,让非遗插上艺术的翅膀,让非遗作品更加具备现代美学,更加有实验性。让广大非遗从业者去感染这些学生,让学生们更多的去了解、领悟、运用非遗的元素。

非遗与当代艺术家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当代艺术化的表达融合古老传统技艺,将使得非遗焕发新生,活力盎然,生机勃勃。

在非遗+文创的板块里,在非遗项目当中展出的料器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性,有首饰、摆件、挂件,有剪纸和瓷杯的结合,也看到了金陵刻经和文创小品的结合,还有金箔在化妆品当中的运用等等。非遗与其他产业与行业的跨界联合让非遗作为载体可以行得更远,传得更广,也更有活力与趣味性,让其衍生的文创品包罗万象,纵横千秋,乐趣无穷。

让非遗更好的跟消费者连接

展会上还展出了金陵刻经处的卷轴《四大名山》、姚惠芬的苏绣《刺绣宫扇》、周行健的《建党100周年》紫砂套壶、葛才金的南京金箔锻制《十二生肖马》、焦宝林的南通扎染服饰《霓裳》、乔兰蓉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蘇州水什缎锦之枫桥夜泊》、陈旭辉的东海水晶雕刻《王勃笔架》、陆琳、赵树宪的南京绒花《喜•梅》、查钰珂、蒋妍侠的金陵绳结《繁花·簇接》、常瑶昱的扬州漆器髹饰《城门谣》等非遗文创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非遗融合科技创新主题论坛,论坛主题为:非遗技艺传承与文旅产品创新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现代设计理念推动工艺美术产品产业化发展等。其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吴映月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理人吴颖、南京睿之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杰、江苏翰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康铭分别发表了主旨讲演。

为了让非遗更好的跟消费者连接,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在江苏艺术展览馆同步开展泥塑(南京泥人)、南京料器、南京剪纸、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四场非遗体验活动,让群众在非遗项目体验中增加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据悉,主办方每场活动提供15个免费名额,通过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即可在线预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