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茶申遗成功!且将新火试新茶
2022-12-03 00:35:57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陈江

一枚散发清香的树叶,再次被世界瞩目。壬寅年的冬天,中国和浙江的非遗故事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月29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也是浙江第11个人类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 

消息传来,在茶的故乡浙江,尤其作为这次申遗的牵头省份,人们额手相庆。本次中国茶组团入选,体量堪称之“最”,涉及15个省的44个小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而浙江有6个项目包含在其中。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中国茶在民间,素有广泛的生活基础。“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如今,中国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对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的价值确认,中国茶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献给世界的礼物,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茶申遗成功,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至少意味着,国家和地方对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和推广,都会投入更多力量,更大支持。对西湖龙井的发源地杭州,亦或是婺州举岩的发源地金华来说,从此多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中国茶文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交流和传播,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享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中国茶的保护和传承,意味着一代及数代人的任务更重。申遗成功后,作为项目的起源国和发展国,不是拥有一份“名录”就好,而仅仅是万里征途新的开始。面向未来,如何保护好、延续好这样的传统技艺,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深刻理解儒、释、道的哲学精神,诠释中国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浙江。当下,浙江是中国茶生产的重点省份,茶叶面积全国第六,茶产量第七,茶产值第三,茶出口第一,茶品牌第一,茶科技教育第一。但浙江不能止步于此,还要从国际竞争压力和品牌林立中突围出来,培养专业人才,守正创新,以文化和科技为茶产业赋能。守护好一枚不被污染的中国茶叶,不仅能富一方百姓,还能香飘世界,涵养出更加美好、多元的茶滋味。

或许我们的心灵,比我们的身体,更需要这一杯中国茶。申遗成功了,欣慰于这一好的开端,并且能骄傲延续这一好的开端,是谓幸事。且将新火试新茶。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