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女足以4比1战胜上海女足拿下女足U13组冠军,江苏女足荣获女足U15组季军;11月,在2022赛季中国女足超级联赛中,平均年龄21.4岁的江苏女足,最终以12胜3平3负积39分的战绩斩获亚军。近期这几项荣誉,让人们将目光再次锁定在了江苏女足的青少年发展上。江苏女足的各级别成绩为何会如此耀眼?江苏女足的人才为何能够源源不断涌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结合近几年在一线采访的所见所闻,为您解答。
江苏U15女足在首届青少年足球联赛中
深化“体教融合”,让青训走入“快车道”
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中国足协主办,是一项带有“体教融合”鲜明印记的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赛事不设壁垒,在全国设置了45个赛区,设男、女各9个竞赛组别,学校、体校、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的球队均可参赛。
苏州体育运动学校能够在本届青少年足球联赛女足U13组夺冠,其实正是江苏各县市深化“体教融合”的缩影。正是“体教融合”,让江苏的青少年女足发展走向了“快车道”。
青少年足球联赛女足U13组上演苏州VS连云港的“江苏德比”
苏州体校自1999年起开始组建女足队伍,学校一直坚持足球训练和文化学习两条腿走路,踢得好可以进专业队,不走职业道路也有读大学、进修专业知识等出路。苏州女足的发展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支持孩子踢球。
如今,苏州女足青训采用读书、训练、生活“三集中”训练模式,小学阶段球员读书在香山实验小学、训练在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住宿在太湖国际青年旅舍,每天大巴接送,中学阶段的球员在市体育运动学校集中开展学习训练,基本解决了学训矛盾。近两年来,苏州女足7个梯队的教练团队扩充到20人规模,多位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教练队伍。与此同时,苏州也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7所,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等赛事打造了一整套完备的竞赛体系。
除了苏州体校斩获U13女足冠军之外,江苏U15女足也在本届青少年足球联赛总决赛中获得了女足U15组季军。领队胡岩峰表示:“我们要想解决好招生的入口,就一定要提前想好这些学习足球的孩子们未来,也就是为她们找到一个好的出口。对于我们的女足球员来说,在保证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文化课。这样,她们中的一部分将来可以进入省队成为编制内的球员。而另一部分也可以凭足球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进入合作的省内高校深造,未来可以成为体育老师、足球教练。”
省级竞赛体系发达,为小球员提供“大舞台”
江苏省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近年来日益完善和发达。各项赛事的举办,为全省的青少年球员们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以2022年“省长杯”卡尔美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为例,作为江苏省内校园足球最高水平联赛,共有来自全省144支队伍的260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在总计376场比赛中,共打进了1664粒进球,参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在女足方面,共设立了高中、初中、小学精英训练营甲组、小学精英训练营乙组四个组别的赛事。承办赛事的江苏省足球协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努力确保赛区顺利、有序完成赛事的组织协调与服务保障工作。
省长杯赛事的不断完善,有效地助力提高了江苏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建设的完整度。目前,江苏已经形成了各领域、各年龄、各群体全覆盖,贯穿全年,层次分明,赛会制和周末主客场赛制相结合的青少年竞赛矩阵。
2022年的另一项大赛省运会,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本届省运会共设有男女16-17岁、14-15岁、13岁、12岁、10-11岁共10个组别,共有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105支球队2218名运动员参加了309场比赛,组别设置、参赛人数和比赛场次均为历届省运会足球项目之最。这其中,女足球员有973人,为江苏女足的青训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省运会比赛现场
本届省运会也践行着“体教融合”,鼓励、支持各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手,面向普通学校学生组建运动队参加省运会。在105支参赛球队中,有95支参赛队以普通中小学名义报名参赛,参赛运动员98%以上都在普通中小学就读。很多取得优异成绩的设区市,都解决了精英球员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直通车及体育、教育部门配套政策等问题。
因地制宜探索青训模式,多项政策并举
近年来,江苏女足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市、校、企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强化女足成年队和青少年梯队整体建设,构建基层培训、运动员选拔、优秀运动员培训的人才输送平台,形成了江苏女足特色的发展道路。
江苏女足的“娘家”——江苏省江宁足球训练基地,更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去探索适合女足进一步发展的青训模式。一方面,江宁基地在女足梯队建设上始终和中国足协青少年培养体系紧密衔接,形成后备梯队不断档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在深度加强体教融合的基础上,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系统化抓好足球青训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训练构架、健全竞赛体系,保证人才渠道畅通。
在“十四运”周期,女足03-04队伍与苏州、张家港联办;女足05-06与镇江、丹阳联办;女足07-08队伍与无锡、江阴联办;女足成年队长期与江苏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通过联办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决了运动员在训期间的文化学习和高等教育问题,形成了运动队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的良性循环。
同时,江宁基地还依托省级竞赛体系,结合全国足球竞赛模式的特性,进一步优化完善省级青少年竞赛平台建设,根据项目发展要求不断开拓思路,听取专家和基层训练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聚焦人才成长规律和全运备战需求,对省内青少年足球项目竞赛计划、竞赛体系、参赛资格、竞赛标准、体能测试、评选监督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建立符合江苏实际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辛勤耕耘,必然结出丰盛硕果
本赛季的女超联赛,在7名拥有“国字号”背景的核心球员转会和留洋的情况下,江苏无锡女足却出人意料斩获了亚军,引发了全国球迷的关注和热议。
江苏无锡女足这支“成年队”,可以说是江苏青少年女足蓬勃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全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1.4岁,球队踢出了漂亮的攻势足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19岁的邵子钦,21岁的欧懿垚、龙新彤,22岁的韩旋、窦家星,23岁的严晓玉、金坤、徐欢等,在各个位置上大放异彩。
江苏无锡女足女超最后一轮首发阵容
在各年龄段的“国字号”女足队伍中,江苏女足自然也是“输送大户”。从2020年到2022年,江苏女足共有76人次入选各级国字号球队。2020年,成年女足7人、U19女足9人、U18女足12人;2021年,成年女足6人,U18女足3人,U17女足10人,U20女足5人;2022年,成年女足10人,U18女足4人,U17女足7人,U23女足3人。
在今年的U17女足世界杯比赛中,来自江苏的郭欣煜、许之译、王怡、葛钰、吴烨嘉、霍悦欣、乔睿琪共7名球员代表中国女足U17队参赛,她们随着敢打敢拼的中国女足U17队一起,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也是江苏女足的“新一批”生力军。
U17女足世界杯赛首发江苏球员:后排左1许之译、左2王怡;前排右1霍悦欣、右3乔睿琪
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多年以来在女足青少年队伍培养、建设、发展上的辛勤耕耘,今后还将源源不断结出更加丰盛的硕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晨瑆 孙云岳 张昊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