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B站热播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带火国漫,在豆瓣上7万多人打出9.5分高分。其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仅上线一周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对于画风奇幻诡谲、没有台词只有音效的第二集《鹅鹅鹅》,观众产生了多重解读,还有人觉得画面有些恐怖,不解其中义。1月12日,文史作家侯印国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个与江苏有关的故事。其实小说突出的是神奇色彩,没有恐怖色彩。
这个“套娃”的故事,就发生在江苏
短片中,一货郎送两只大鹅去邻村,在路上遇到狐狸精所幻化的瘸腿书生,要货郎背他去对面的山顶。狐狸精进入货郎装有两只大鹅的鹅笼,途中将大鹅吃掉。狐狸精在山顶以酒水答谢货郎,从口中请出他的心上人兔子精为两人斟酒助兴。狐狸精“醉酒”睡过去后,兔子精也从口中请出她的心上人猪精相会。兔子精陪“醉酒”的狐狸精入睡后,猪精如法炮制请出他的心上人天鹅精。货郎与美丽的天鹅精一见钟情。货郎犹豫很久,决心接纳天鹅精,不想此时狐狸精醒来,猪精慌然吞下天鹅精……经过一系列套娃式回吞后,货郎美梦破灭。
鹅、鹅山、狐狸、猎人、心上人等意象到底代表着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胡睿说,“关于套娃、情感焦虑、背叛的话题,其实不是我创作的,原著本就讲述了人心的变幻莫测。我唯一做的调整就是改变了主人公的身份,让他和套娃里的人物发生交集。现代人就是一路走,一路失去,一路获得失去以外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人生体验多了一丝善意。”
文史作家侯印国表示,《鹅鹅鹅》这一故事取材自中国古代的志怪故事,这个故事还与江苏有关。在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有一则著名的《阳羡鹅笼》,讲的是有个江苏宜兴(古名阳羡)人叫许彦,在旅行途中遇到一位十七八岁的书生躺在路边,说自己脚疼无法行动,希望能到许彦手里提的鹅笼里休息。许彦以为这书生在开玩笑,不成想他真的变化进了笼子,和笼子里原有的两只鹅坐在一起,连鹅都没有被惊吓到。
许彦背着鹅笼前行,也没有觉得笼子变得更重。在一棵树下休息时,书生从笼子中出来,希望安排一顿小宴席表达谢意,于是就从口中吐出一个大食盒,里面全是美味佳肴和珍贵餐具。两人喝了几杯酒后,书生又说,平时都有一位女子陪在自己身边,希望邀请她一起参加。得到许彦同意后,他张口便吐出一位十五六岁的美女来。不一会儿,书生喝醉睡着了,这个女子便对许彦说,虽然她是这位书生的妻子,但其实心中多有怨恨,平时都私下与一位男子同行,想趁着书生睡着暂时把他请出来,并希望许彦事后不要告诉书生。许彦允诺后,女子便张口吐出了一个二十三四岁的英俊男子。不一会儿,先前的书生要醒来,女子便吐出一个屏风把男子藏起来,自己和书生先去休息了。被藏起来的男子跟许彦说,这个女子和我虽然有情但也不深,我私下也藏有一个女子同行。于是又张口吐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来,一起喝酒戏谈很长时间。书生快醒来时,男子忙将最后这女子纳入口中,而先前的女子很快出现,又把这男子纳入口中,书生最后起来,又将女子和器皿都藏入口中,唯独留了一个大铜盘送给许彦作为纪念。
风行古代,纪晓岚称“幻中生幻”
采访中有学者告诉记者,这篇小说是由佛经演绎而来,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其最大的亮点在其幻术的描写,非常富有想象力,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侯印国说,这个情节奇幻的故事在古代就很受欢迎,清代写作了著名的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的纪晓岚,就曾评价这个故事“幻中生幻”。而早在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提出《阳羡鹅笼》这个故事,实际上也有所本,是改编自佛教的《譬喻经》。在汉语佛教典籍中,有很多以《譬喻》为名的佛经,都是通过譬喻故事来宣说佛法。例如题为吴康僧会所出《旧杂譬喻经》、题为支娄迦谶所出《杂譬喻经》、失译《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所出《杂譬喻经》、僧迦斯那撰、南齐求那毗地所出《百句譬喻经》即《百喻经》等。
《阳羡鹅笼》故事的原型出自于其中的《旧杂譬喻经》,这部经典长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吴国康僧会所译,康僧会与南京关系密切,是南京历史上弘扬佛法的第一位僧人,当时吴国主孙权为他建立了江南第一座佛教寺庙建初寺。不过经过学者研究,普遍认为这部经并非康僧会翻译,但毫无疑问它是很早就翻译出来的作品。
在《旧杂譬喻经》中,这个故事的梗概是曾经有一位国王王子,被自己的母亲小小欺骗后,在山林散心,躲在树上看到一个修行人施术口中吐出一壶,壶中有一位女子,一起和他布置了一个临时的住处。等这个修行人睡着,这个女子又施术吐出一壶,壶中则是一个年轻男子,与这女子一起休息。在修行人醒来前,女子将男子收入壶中吞入口内,最后修行人又将女子吞入口内。显然故事的结构与《阳羡鹅笼》是一致的,只是后者的故事更加饱满生动,也完全进行了中国化的改变。
鲁迅在《中国古小说史略》中提出,在佛经故事和《续齐谐记》中的《阳羡鹅笼》这两个版本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版本,就是晋代荀氏《灵鬼志》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与《阳羡鹅笼》类似,只是书生变成了外国僧人。“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从《譬喻经》到《灵鬼志》再到《续齐谐记》,越来越饱满生动,情节人物也越来越中国化。”
如何解读?蕴含伦理和哲学表达
大家对《鹅鹅鹅》解读不休,有人说代表欲望,有人说说的是爱情。有学者认为,小说如果说寓意的话,那就是写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可靠。侯印国表示,关于《阳羡鹅笼》这个故事,古人普遍认为它在奇诡的想象之外还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它源自于佛经故事,也说明其有一定的伦理和哲学表达。对此不同的读者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表面来看,这是包装在奇幻文笔下的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现实中,爱与被爱往往并不对等,你所爱的人,和你所爱的人所爱的人,有时却是分离的,所爱各成风景。这不同的风景,借助时空的区隔,又能相安无事。如果再深入讨论,这个故事又似乎是在讨论生命的构成,阴阳的交汇互动,也好像在讨论宇宙的运行,正类似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鹅鹅鹅》这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古代志怪,但显然也加入了作者全新的诠释和表达创作,对于其想要表达的内涵,不同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起那些表面被吹爆的“中国风”“水墨画”,它真正引起观众共振的地方,在于故事中切入传统文化肌理的文学性。
有学者告诉记者,动画片大体拍出了原作的意思,若说不足之处,在于落得过实。小说中的阳羡书生即幻化出来的都是人,没有交代是动物,动画片每个人物都交代是动物,这样就削弱了小说原来的幻化色彩,缩小了想象的空间。
侯印国说,对于艺术作品,每个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汲取了古代《阳羡鹅笼》的框架,也点缀了爱情的元素,但第二人称的叙事,以及极力表现的惊悚,是原故事中没有的。“我在看这个短片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欲望与生活之间的张力。人的欲望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有安全感的需要,也有爱的冲动。这些欲望依托于我们的生活而存在,又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欲望和希望是一体两面。在这个短片中,无论是最初笼中被吞噬的真鹅,还是后来变幻出的幻鹅,都是被如梦如幻的生活重重塑造的不同欲望的象征。在我看来,主人公‘你’损失了三只鹅,这自然并非是摆脱欲望所得到的解脱,而是欲望的幻灭,是希望被生活所摧折的艰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