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父亲写信给女儿聊家务获心理老师点赞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2-15 18:25:03

目前读高二的女儿爱做美食,但却从来不收拾“一片狼藉”的厨房。父亲龙建雄情真意切地写下一封“与女儿书”,期望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告诉女儿:“收拾”这种生活技能,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皆是从平常小事的一点一滴做起。这不是鸡汤,更不是你们新生一代与父母之间所谓代沟的借口。心理老师表示: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生活教育,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寻觅更多的生命“火花”,让人生更充实,更富亮色,如电影《心灵奇旅》所言:“把寻常的生活过好,才是最不寻常的事。”

与女儿书:收拾也是一种能力

女儿:

爸爸即便现在有点小生气,但不影响你继续欣赏美食、品尝美食、尝试做美食。这一点,你要有足够的自信。

昨晚我和妈妈回到家是十点半,看着厨房被你做饭之后弄得一片狼藉,我一个人搞卫生快到十二点。今早妈妈欣喜地说,感觉家里整洁如新,好开心。我也是这种感觉。虽然昨晚略有辛苦,但劳动有成果、有改变,心情也跟着敞亮起来。昨夜打扫厨房和清洁物件之时,我告诫自己:人到中年,遇事不责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图 | 视觉中国

爸爸昨夜和你说,你有可能没有听到。我这样说:“如果你没有收拾局面的能力,那你最好考虑一下所做之事的必要性。”美食,我现在也喜欢做,还经常试着做新菜给你和妈妈吃,你们开心,我更开心。你有发现吗?但凡是爸爸主厨,做饭前和做饭后的厨房大体上是一样的整洁,做之前是什么样,做完之后仍然保持着什么样。

你曾经很认真地同我说,爸爸是军人出身,连做家务这种小事都“以终为始”一般要求自己,这大概是强迫症。其实,爸爸想告诉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强迫自己”的行为,它至少有两种好处。其一,代表着一个人做事有条不紊,而且有掌控局面和驾驭走向的能力,所用的物品在哪里取用,用完之后又归于原处,这本该就是做事的正常路径;原来的器具是如何干净,用过之后恢复它的原貌,使其洁净如初,这本就是做事的正常结果。其二,代表着你有大爱的精神,你时刻为他人着想,做事有担当,顾全大局。厨房不仅仅是你用的厨房,要考虑下一个使用者的感受,既干净明亮,又物件齐备。要是别人用过之后也这样想,待你再来使用时,这就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这也就成为了一种人性的美德。不是吗?

看着你做的咖喱鸡肉饭,我隔着手机屏幕都想吃。回家看到你留下的狼狈现场,想吃你做饭的欲望却大为打折。因为,我收拾你“残局”所花的时间,与你所做美食带给我的愉悦感不成正比。我们是父女,正常情况下,女儿撒娇要父亲多做一点事,甚至于多花一点钱买个女儿想要的东西,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但长此以往,却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会养成你依赖的习惯,会让你变得不精致,活得很毛躁,稀里糊涂。

现在你是高中生,按理我不应该说这些连小孩都知道的事,譬如说什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估计你更会觉得爸爸烦。对,你过一年半之后就是大学生,然后四年大学加三年研究生,再然后你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假以你把这种表现带去未来的生活里,爸爸很难不为你担忧,因为你的大学集体生活不会容你丢三落四,你的工作单位不会允许你虎头蛇尾,你的未来生活更不能糊里糊涂、得过且过每一天,那绝对是爸爸和妈妈最不希望看到的。

能够做美食是一种能力,收拾更是一种能力。生活的点滴,看似各自互不相干,但古人说得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有着内在联系,有些东西的物理特性看似各不相同,但里子是一致的。例如,我们把你做美食这件事比作你参加工作后的一项工作,如果你没有做好开始工作与结束工作的有序闭环,那你即使把工作做得再怎么漂亮,你的上司和同事们只会觉得你仅仅是做了这件事而已,谈不上质量,更谈不上完美;当你多做几回这样雷同的事情,大家对你的认同感也就随之淡然。生活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收拾”这种生活技能,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皆是从平常小事的一点一滴做起。这不是鸡汤,更不是你们新生一代与父母之间所谓代沟的借口。愿女儿有所悟,有所提升。

    祝你万好

爱你的爸爸,即日

图 | 视觉中国

注重生活教育,更为完整地养育孩子

阅读《与女儿书》,身为人母的我汗颜:遭遇收拾,尤其是换季理橱时,头晕脑涨,心情低落,近几年看到新型职业收纳师心有向往,有机会的确要好好学习。

无可厚非,收拾的确是一种能力、一门学问,颇有技术性。

事件正是教育契机

爱女深沉的父亲遇到热爱美食却使厨房一片狼藉的女儿,既不能打击女儿对美食的热情,又要提升女儿的生活技能。他机智运用生活事件造就的契机,放下身段,运用书信与女儿“促膝长谈”:不责备,只教导。父亲通过厨房劳动前后切身心理感受,自身日常示范,收拾对能力、人际、未来的价值等多管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高二的青春期孩子也许初读书信时会有逆反,但信中文字字字真情,在孩子心中一定会播种“收拾”的种子。下次孩子再次烹饪美食后,一定会有反思,学习着父亲平时如何收拾厨房的样子,一点点获得收拾的完成感。

钦佩这位父亲的爱与智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每个生活事件都能成为值得沉思的养育契机。

我们仍缺失生活教育

“你只管自己的学习就好,家务等其他事不用你管,这些是爸妈的事。”很多家庭,尤其面对学龄阶段的孩子,父母常出此言。近几年,把房间搞得一团糟的年轻人常见诸新闻报道。

从学校教育到家庭养育,生活教育仍然缺失。

然而,生而为人,生命意义不仅来自学习的成功与梦想的实现,更多来自人世间的活色生香: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颇有烟火气的小事儿。内心能够体验到忘我、专注、永恒、自在的正面情绪,可谓生命的“火花”,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生命的真谛。记得参加心理培训时,南京晓庄学院李建军副教授问我们:“你曾体验过洗碗时水流过手心手背的感受吗,曾感受过收纳时物件被一一复归原处的感受吗,曾体验过洗澡时脊背被莲蓬头洒下水流的感受吗……这些都不重要,然而这些却能教导我们生命的真谛——真正活在当下。”

如果只专注梦想的实现,忘记沉下心来体悟生活的点滴,实现梦想的片刻,我们短暂兴奋后反而怅然若失,冒出丧失感。如经典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台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谈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争;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我们的孩子若只是汲取知识,缺少生活体验,到头来很可能成为眼高手低、缺少热情的可怜人。

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生活教育,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寻觅更多的生命“火花”,让人生更充实,更富亮色,如电影《心灵奇旅》所言:“把寻常的生活过好,才是最不寻常的事。”

“具身体验”,真正成长

家庭养育中如何践行生活教育呢?向家长朋友们推荐新名词“具身体验”:在投入到某活动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地融为一体,专注于该活动的操持。

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父母身心合一地活在当下,全心感受生活;第二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生活,适时交流,边享用天伦之乐,边在生活中成长。

如果我们能放下分别心,真正感悟其中,每一个生活事件都能成为亲子共同成长的契机。

最后,给《与女儿书》父亲一个小建议:邀请女儿一起投入到生活的活色生香中,孩子自然青出于蓝胜于蓝,势必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与人间的高能量人。 杨 静(中学心理教师)

心理聊吧参与方式——

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