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闻官|宿迁泗洪:支部书记卖货忙 乡村振兴在路上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3-17 14:31:13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手里拿的是我们老乡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吸水性强、久煮不烂……”正对着镜头为网友介绍产品的是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孙泽栋。

自2018年返乡后,他通过拍视频介绍家乡的美食美景,借助电商直播平台,销售苏北一带的农特产品,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平台越做越大,他呼吁周边村党支部书记共享直播间流量,共同为家乡的农特产品代言。

拍视频 介绍家乡美食和美景

2010年6月,孙泽栋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在常州做过电商出售灯具,对电商直播多有了解。

孙泽栋一个人直播

“我是土生土长的泗洪人,在外打拼,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希望有机会能够回来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孙泽栋告诉记者,2018年秋天,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作为宿迁市泗洪县第三批返乡兴村新村干回到了家乡,2019年4月转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孙泽栋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研究电商直播、拍短视频。前期,他拍摄、制作、发布了一系列土色土香的短视频。丰收时节,他拍摄联合收割机收水稻的场景;农闲时,他拍村民制作手工红薯粉丝、腌制萝卜干、毛刀鱼风干晾晒、抓螃蟹的过程。洪泽湖畔的芦苇、春天的油菜花、还未成熟的麦穗……家乡为孙泽栋提供了丰富广泛的视频素材。

正在晾晒的鱼干

他记录着农村人、农村事、农村情,用基层干部的视角给大家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美好的新农村,吸引了3万多粉丝,为后来做直播带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乡亲们眼里,孙泽栋眼界宽、思路活、有能力,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开直播 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

在直播间里,销售的不止当地的手工红薯粉丝,还有老酱、螃蟹、草公鸡、草鸡蛋、鱼干等等,孙泽栋如数家珍。刚开始,孙泽栋只是坐在镜头前一一介绍这些产品,后来他发现网友们还是喜欢他接地气的一面,为了活跃直播间的气氛,他还时不时唱唱歌、讲讲农特产品背后的故事。

孙泽栋向网友介绍家乡的手工红薯粉丝

每周一至周六,晚上八点半到十点半,是孙泽栋的直播时间,他热情满满,活力不减。观看人数起起伏伏,即使观看人数不多,他也不会提前下播;如果观看人数较多,他更是会延长直播的时间。他告诉记者:“一天的营业额最多2万元,但利润只是两三千,起步不久,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流量做起来,把苏北农特产品的品牌树立起来。”

冯同山是娥眉村陈门二组的螃蟹养殖大户,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为了螃蟹销售问题而发愁,孙泽栋就拍了一条螃蟹的视频帮他打Call。“孙书记的直播真厉害!他在抖音里发个视频,让我也出了名啦!我的电话被客户打爆了,这个要30斤,那个要50斤,我的螃蟹突然成了‘香饽饽’,100多亩塘子,很快捞干净了。”冯同山对孙泽栋的帮助感谢不已。

三个村的村支书一起直播

2023年春节前后,孙泽栋10天通过直播卖出去了价值10万元的纯手工红薯粉丝,这个量得20个村民连续制作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孙泽栋告诉记者:“我们村以传统种植为主,年轻人过了农忙时节可以出去工作,但上了年纪的村民,尤其是60岁以上的出去几乎找不到工作,我把粉丝卖得好一点,他们在家做手工粉丝就行了,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有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做推介 带动周围村支书直播

直播间逐渐有了起色,孙泽栋希望电商直播的福利能辐射到更多村。于是,他开始召集其他村村支书过来一起直播,共用平台、共享流量,把周边村的农特产品也推介出去。

刚挖出来的藕

界集镇沉涝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松说:“孙书记找了我很多次,我一直在犹豫,之前没接触过电商直播,更没有上镜过,担心自己坐到镜头前面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终于,他还是鼓起勇气和孙泽栋一起坐到了镜头前,努力地介绍自己,介绍沉涝村的情况。

“真是不学不知道,直播带货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挺多的,产品介绍到什么程度可以上链接?如何上链接?网友想买直播间以外的农特产品,我们要怎么跟村民去对接,产品如何包装和发货……”作为一个直播“小白”,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王松就把这些全学会了。

王松所在的沉涝村,也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除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村民们还种植了大几十亩的丰水梨,他想着:今年秋天,我就可以通过电商直播把它们全卖出去了,村民们也不用为梨子出售问题而烦恼了。

直播间里销售苏北一带的农特产品

除了沉涝村的王松书记,孙泽栋直播间还有另一位常客--洋沟村的吕书记。如今,他们三个人共同活跃在直播间里。孙泽栋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王书记和李书记进步明显,马上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接下来,我计划把周边村干部这股力量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每人注册一个网店,我全面负责产品把关和视频制作,把界集镇各类土特产推介出去,线上线下同步发展,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孙泽栋坚定地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