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2月15日讯 (记者 马志亚) 身穿警服的丈夫,与穿着防护服的妻子,面对面打电话,情到深处,两人不约而同伸出了手,而在他们面前,阻隔着一扇玻璃墙。这两天,一张“抗疫瞬间”的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有网友还将这张图片做成了电影海报,评论“一面玻璃,两个战场,向所有抗疫一线工作者致敬”。1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照片的当事人是徐州交警王生坤,他的妻子是徐医附院护士王淑文。疫情爆发以来,两人各自战斗在抗疫一线,已10多天没能见面,11日早上,牵挂着妻子的丈夫,在7点半上班前,来到了医院,他想当面看一看妻子,互相说句鼓励的话。
一家三口视频聊天
抗疫一线夫妻隔窗玻璃 已10多天没见面
王生坤是徐州市公安局开发区交警大队民警,他的妻子王淑文是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两人的单位只“隔了一个红绿灯”。
疫情爆发以来,王生坤和妻子就分别投入了抗疫一线。王生坤主要负责徐州经济开发区振兴大道路口疫情查扣工作,他已经连续值守了十多个班次。而妻子所在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士,从收治第一例病人开始,妻子就和全科医护人员隔离在医院里。
王淑文在工作中
原本近在迟尺的两人,因为这场疫情,碰一面都成了奢望。
“在这十几天里,我们电话都打得很少”,王生坤告诉记者,妻子当班时,因穿着防护服,说话都不方便,两人又常加班,有时说上几句话就匆匆挂了电话。王生坤说,这些天来,他一直担心妻子,就想着能不能见一面,哪怕说两句互相鼓励的话。
11日早上7点,王生坤来到了医院。两人的上班时间都是7点半,他跟妻子约好,碰一面,说两句话。“我到医院时,她已经穿好了防护服”,王生坤说,他们一边打电话,一边走到医院隔离病房玻璃墙前,“其实我们也没有说啥,我就是提醒她要注意防护,她让我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两人聊了大概2、3分钟,期间妻子伸出了手,王生坤也下意识抬了手,隔着玻璃窗,夫妻俩手贴在一起,互相道了句“加油!”
走上抗疫一线的一家三口
隔着玻璃问候画面暖了网友心 当事人却说“所有一线人员的工作瞬间”
王生坤告诉记者,见了妻子一面,他觉得踏实多了,没想到这次见面被同事抓拍了下来。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徐州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郭鹏。其实,郭鹏夫妇和王生坤夫妇颇有交集,郭鹏和王生坤之前是同事,郭鹏的妻子也在徐医附院工作。当天,郭鹏送妻子到医院上班,在准备离开医院时,见到了王生坤和妻子隔窗通话的场景。
郭鹏是江苏摄影家协会、徐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平时习惯带着相机出门。他被眼前这一幕打动了,于是趁着两人聊天空当,抓拍了一张照片。“疫情爆发以来,我拍摄了很多一线抗疫人员工作的场景”,郭鹏说,眼前这一幕就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网友制作的“碰面海报”
郭鹏也没有料到,这张被徐州警方微信公号采用的照片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在网上,网友们纷纷转发评论说“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英雄”。有网友还将照片做成了电影海报,在海报上注明“这么近、那么远”、“一面玻璃 两个战场”、“致敬所有一线工作者”。
网友们的关注,让王生坤觉得“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普通一线人员,他们做的事是眼下公安、医疗系统所有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他向记者开玩笑说,“幸亏妻子穿着防护服,我被拍到的是背面,我只希望网友们看到,这就是公安、医疗系统两名普通职工在疫情中工作的瞬间。”
王生坤和妻子隔窗见面
儿子假期主动参战 全家出动走上抗疫一线
然而,王生坤家庭的故事不止于此。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疫情爆发后,这个家庭做到了真正的“全家上阵”。原来,王生坤的儿子王一品今年18岁,目前是江苏省警官学院2019级公安管理系交通管理系涉外警务专业在校学警。疫情爆发后,王一品就希望利用假期,跟着父亲上防疫一线。
王生坤带着儿子在防疫一线
1月30日,王一品写了一份申请书,请求徐州交警开发区大队能接受他到防疫一线,协助交警进行防控检查工作。对于儿子的决定,王生坤觉得非常高兴,“毕业后,他也会加入公安队伍,现在能主动扛起责任,我觉得很自豪。”经过开发区大队批准后,王一品成为一名见习学警,编入了开发区大队二中队执勤民警行列。为了更便于工作,中队安排由王生坤带着儿子上岗。
在上岗前,王生坤特意严肃的跟儿子说,“一品,参加疫情防控执勤任务,要敢于面对风险,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敢于担当,尽职尽责,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这些你都能做到吗?”让王生坤高兴地是,在10多天上岗中,儿子就像一名正式民警,不仅工作时风风火火,在短暂休息时,还拉着同时询问自己记下的各种问题。
因为要准备开学,进行14天居家隔离,王一品于14日不得不结束了短暂的执勤工作,他告诉父亲,从参加抗疫工作后,他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抗疫一线工作者,不管走到哪,他都会和父母亲一样,把抗击疫情作为自己应当扛起来的任务和使命。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徐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