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常新的“哪吒”再回戏剧舞台了!3月30日晚,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展演剧《我是哪吒》,在南京星空剧场上演。
这是一台由魔术师和杂技演员搭档演绎呈现的哪吒故事,杂技演员和魔术师同台“炫技”,一武一幻,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双视觉效果冲击。
“小朋友们,告诉我,他是谁呀?”“哪吒!哪吒!”临近晚上9点,台上演员和台下小观众你来我往的互动,彻底点燃了整个场子的热闹氛围,整个小剧场呼声不断。
魔术和杂技的双视觉感受,在儿童剧小剧场呈现
记者了解到,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由南京市演艺集团出品,南京市杂技团、北京金玲魔法世界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制作,讲述了拥有超强脑洞的五年级小学生罗同坠入了奇妙的异世界——海底龙宫,在龙宫结识了寻找龙晶石的动物小伙伴的故事。
闹海,莲藕化身,三头六臂……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IP形象,“哪吒”的故事被改编了多少次,已经数不清了。而这一台“哪吒”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好看?正式演出前,导演苏泉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她介绍说:“我们把魔术和杂技来进行揉合,这就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哪吒儿童剧的最大亮点。”
2009年以来,苏泉先后导演《嫦娥奔月》《不来梅乐队》《米格爷爷的糖果铺》《戴手套的狼》《冰雪公主》等儿童剧,2021年参与“编”“导”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我的朋友叫墨菲》,获得最佳编剧奖和剧目奖,可以说,经验颇丰。
但是她坦言,这次和以前指导的剧很不一样,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最主要的是,儿童剧是一种表演形式,要把杂技和魔术揉合到一起,不能出现两张皮的状况。”
此次表演融合了上百个杂技表演桥段,柔术、力技、杂耍、高空表演应有尽有,用以表现最真实的打斗场景。平均2分钟就能看到一个魔术展示,包括飞扇术、空中逃脱、大变活人、悬浮术等。苏泉说,刚开始和杂技演员合作,她还不能适应,“看到他们爬高爬低,翻上跳下的动作,我会担心害怕,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至于最终演出呈现的效果,她还是很满意的。除了感受到现场观众的欢乐,采访中她还举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就是我们过来排练,路过门口的保安人特别好,每次来每次会跟我说‘你们的哪吒太好看了!’。”
武力值爆棚的哪吒,遇到魔术技巧拉满的敖丙
《我是哪吒》的演出班底来自于南京市杂技团,南京市杂技团曾于2017年和2021年、2022年摘得中国杂技“金菊奖”,演员功底过硬。哪吒和敖丙,分别由杂技演员和魔术师来扮演,前者是杂技武术,后者是魔幻技巧,相互合作,以此呈现出哪吒IP中的奇幻世界。
扮演哪吒的许春瑞出生于1992年,1998年就开始学习杂技表演。正式登台前,他也接受了记者采访。提到此次表演的难度,许春瑞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用语言去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以前的杂技表演基本不能说话,只能用肢体去展现故事。”
为求演出效果尽善尽美,团里特意预留出一段时间,培训杂技演员的口语表达能力。一直练,一直练,“练到你读某一个字,甚至会觉得那个字读得好像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字了。”
扮演敖丙的丁帅是一名魔术师,也是一名90后。本次演出的魔术动作指导工作,也是由他来负责。在他看来,将魔术植入戏剧,最大的难关在于动作不能脱离开人物,不能脱离开剧情,比如说敖丙的法力可以用水元素去表现;还要考虑到观众是谁,比如说演绎儿童剧的时候,就不太适合选用一些过于刺激、惊险的魔术动作。他告诉记者:“魔术效果像装饰舞台的一朵花,锦上添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