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古城扬州秀美的护城河畔,景观提升、整治一新的冶春园内,刚刚复建竣工开放的清代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汇阁旁,新仿建的红桥与香影廊相映生辉。“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2023扬州红桥雅集”,在这里风雅举行。
361年前的“红桥修禊”,声名堪比“兰亭修禊”
2023扬州红桥雅集由江苏省诗词协会为指导单位,扬州市文广旅局、市文联、扬子江集团主办。今年烟花三月,适逢扬州文旅重大项目北护城河冶春园景观提升、文汇阁复建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现场看到,诗城扬州的护城河畔,文汇阁、冶春园参差错落,仿建的红桥飞跨两岸,重现了曾在扬州为官的清代杰出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笔下扬州“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的胜境。
新近开放的文汇阁
扬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群介绍,“修禊”,为古代民间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有祛病祈福的寓意。后古代文人将在风雅之处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之为修禊。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四十多位官宦文人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邀请,齐聚于会稽郡山阴城(今浙江绍兴)之兰亭,饮酒、赋诗、观山、赏水,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等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要员毕至,群贤云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王羲之汇集众人诗文成集,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千古流传;更兼书法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修禊,自此四海闻名。
361年前,王士祯等在扬州举办的“红桥修禊”,参与者多达万人,是扬州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诗咏活动,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和“兰亭修禊”齐名的盛事。
省内外名家诗友来稿逾两千首,现场朗诵部分佳作
在此佳处举办2023扬州红桥雅集,既是一场弘扬传统文化、繁荣中华诗词的纪念活动,也是一次助推文旅融合、建设文旅名城的重要活动。
文艺表演
记者注意到,在重现当年红桥修禊的开场表演中,一位香道师首先行香致礼,三位老者携众童子在悠扬的古曲声中上场,作行礼、洗濯状,并为童子点红。童子用稚嫩的声音齐诵王士祯的《冶春绝句》:“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庆霖,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张雷,江苏省诗协副会长徐崇先、子川及扬州、省内外的诗友代表,参加了当天活动。扬州市诗协诗词文化专家和全国诗友在线互动交流。
老者携童子参与活动
据介绍,“纪念红桥修禊,吟咏今日扬州”主题征稿活动,收到包括一批诗坛名家在内的省内外人士来稿逾两千首。本次红桥雅集活动,由市朗诵协会专业人员现场朗诵了部分佳作。
周文彰会长诗赞雅集,牡丹奖得主“清曲唱唐诗”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为本次活动作《扬州红桥雅集赞》:“护城河漾小红桥,似见当年修禊潮。诗乃维扬基底色,冶春园景又添娇。”
江苏省诗协会长、省政协原主席蒋定之作《一剪梅•扬州旅寓》:“千里春风千里柔,烟水溶溶,云去霞收。兰皋芳草正清明,近处离离,远处幽幽。 燕子低回燕子楼,暖了人间,翠了村头。西湖虽瘦画船多,若问相宜,三月扬州。”
风雅红桥
雅集现场朗诵的诸多诗词名家,唱和两位会长的和诗,引发大家浓厚兴趣。雅集现场还演唱了原创诗词歌曲《江城子·瘦西湖》。
来自扬州虹桥诗社、淮左诗社、瓜洲镇诗文社和竹西小学的四位基层诗社作者朗诵了个人诗作。
专业人士表示,诗词吟诵,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歌咏形式,能使传统诗词的声律美和意境美得到更为完整展现。记者看到,雅集活动中,市诗协顾问、83岁的吴献中老先生和扬州大学文学院刘勇刚教授的诗词吟诵,充分展示了传统诗词吟诵的艺术魅力。唐诗是中华诗词的高峰,唐代著名诗人大多到过扬州,写过扬州。到了清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刻印了《全唐诗》,使唐诗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活动现场,由扬州曲艺协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包伟演唱的扬州清曲《唐诗联唱》,把大家带入“唐诗里的扬州”。
活动尾声,全场诗友和观众起立,共同朗诵唐代诗人李白和徐凝的著名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至此,本次红桥雅集完美收官,画上句号。
通讯员 扬诗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