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军旅歌唱家项绪文书法作品的评价文章和各种评论声音,在网络上好评如潮。项绪文的名字在江苏书坛上引起关注。
近日,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项绪文,举办个人书法展,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位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教授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硕士,在电视剧《闪闪的红星》中,演唱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的项绪文,能够把歌唱艺术,巧妙地融入到书法创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各界专业人士的肯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吴国平说:“当年梅兰芳、周信芳、赵丹等一干文艺名家,都写得一手好字。项绪文的字一招一式,一笔一划,所透出的功夫、性情、格调等与众不同。项绪文写字是有一定天赋的,而且,他在声乐艺术中所积累的那种美感和经验,也在作用于他的书法:通透、细腻。比如在一个完整的情绪框架里,把握好表达的分寸,在一定程度上,他打通了歌唱与写字的界限。”
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公众号《金陵作家》,日前发表了著名书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石的观点:项绪文书法取貌启功体,但是,又吸收了瘦金体笔意,整个作品看上去用笔清新,格调高雅,颇具章法。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点在项绪文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这和他在长期声乐艺术中浸润中的那种美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音乐节奏的美感作用于他的书法作品中,让项绪文探寻出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音乐世界和书法艺术相通相融相促进的新路子。
“中国古代文论有个著名的命题,叫作‘江山之助’,说的是文艺家的成就和风格,跟所在地域的风物很有关系。”文艺评论公众号《偶开居》,发表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系主任张方教授的文章:《江山之助助绪文》。文中写道:项绪文的艺术之路,因其是出生、成长在山东,得齐鲁之“厚”;曾在福建读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得闽南之“灵”;长期在南京部队工作和生活,得江南之“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硕士研究生3年,得京城之“大”。这个“大”并不完全在地理和政治,更体现在一种容纳百川吞吐八荒的气象。所以,名为“江山之助”,实为绪文自助。若无天分,若不勤奋,再美的江山也无济于事。绪文有幸,得名师指点,又指点江山;先以歌唱,继以书法,成就了充实而又多彩的人生。
基于对书法家项绪文书法艺术的肯定,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亲自为本次展览书写展名《笔歌墨舞——项绪文书法展》。萧平说:现代人都喜欢研究长寿之道,其实,从事书画就是很好的养生之道。写写字画画画,人很容易静下来,静能生慧嘛,能不长寿吗?项绪文唱歌、书法,不唯探究艺术规律,也有助于健康长寿!
长期在部队从事文化工作,十分熟悉部队生活的著名书法家卢力彬,现任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专业从事书法创作。他深有体会地说:项绪文是从部队中走出来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不俗气、没匠气,格调不俗,自有一股清新之气,是当兵的人的豪气和大气。
人民网“江南时报”公众号,发表张澜涛的文章:《写启功体书法,跨界摘取新的丰硕果实》。文章中写道:项绪文执著追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取得优异歌唱成绩的同时,取得跨界书法践行的收获,难能可贵。在项绪文书法展品中,其书结构的外松内紧,笔画的遒劲俊逸,看似普通的秀美,但字里行间却能透出一股刚劲的力量。笔锋纤细爽利,字体构架平稳,在中锋与侧锋之间,寻求最佳的笔法构建,不失气势和力度,用简练的笔画演绎了启功体的精髓。现在多数人以追求形似为标准,难以深入到启功体所营造的精妙儒雅的意境中去,而歌唱家项绪文跨界书法学启功体的感悟,来自项绪文歌唱底蕴的借鉴,受到声乐音准与音律的启发,在追求启功体形似与神似笔意表达中,如同将歌曲的主歌与副歌的旋律意境,糅合到启功体书法中来,从而将音乐上字声转合,清丽敞亮,与启功书法的瘦细挺秀、落墨干脆,风姿绰约风格融为一体,因而在其书法的整体架构上,慢慢地走出启功体书法的影子,迈出自己书法特点的形成与终极追求的前行步伐。
本次书法展在南京孝陵卫项绪文艺术中心举办,这是继5年前,在南京夫子庙瞻园举办项绪文书法展的第二次个人书法展。几年前,项绪文加入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这是对项绪文书法创作水平的肯定。项绪文认为:书法创作不上升一个台阶,就不能频繁搞书法展活动。平时要潜心研究书法,找出创作中的短板,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让观众感受到我的书法作品:不是因我唱歌扬名,而是靠书法作品本身说话。
据悉,东方音乐文学出版社十分看好项绪文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向项绪文书法展组委会发来贺电,而且拟组织出版《项绪文书法作品选》。任志扬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