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江苏农垦集团与百威以“‘麦’向零碳 智酿未来”为主题,在江苏共同举办了大麦日现场活动。
百威与江苏农垦集团自2016年起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2020年起,双方携手当地麦农首创了三方联合的新模式,为国产啤麦的新发展不断注入新力量。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百威共计采购了4万吨当地大麦,较2021年增加了60%,惠及4,500多户农户;2023年,百威的大麦采购量增至6万吨,较2021年翻了2.4倍,涉及12万亩地,惠及5,000多户农户。百威对当地大麦的种植及采购规模仍在不断增加,计划在2023年内再完成播种8万吨大麦,涉及土地16万亩,将于2024年喜迎丰收的硕果,预计赋能7,000多户农户,帮助麦农进一步增收致富。
百威集团全球原料采购副总裁Patrick Meuller 先生(左)与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耀武(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及采购副总裁杨凯表示:为推动2040年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如期实现,百威围绕智慧农业、守护水源、循环包装、气候行动确立了2025百威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一直与各方伙伴展开积极合作。今年,百威将在与江苏农垦深化合作的同时,重点关注智慧农业领域内的低碳实践,引领行业实现绿色生态转型,共同助推本土啤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百威亚太将携手江苏农垦,从“零”开始,通过一系列低碳举措探索“碳中和大麦”。百威亚太将排查碳排放足迹,找出种植阶段主要的碳排放源,并建立相应的碳基线;将制定碳中和路线规划,通过包括土壤健康管理、减少化学品使用、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多种方法从源头减少碳排放;还将通过从第三方麦芽厂的碳排放范围1、2和3中探索减碳的最佳实践,促进百威整个价值链实现其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酿酒研究中心主任李红博士表示,我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啤酒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啤酒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百威从供应链上下游寻求低碳和循环经济的不断突破,从原材料入手,研究大麦酿酒、低碳麦芽制备,在工艺准则内,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对于促进本土啤酒产业链各环节降低碳排、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日,各方嘉宾围绕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重要模式之一——“再生农业”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内容分享。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企业事务副总监霍莉首先介绍了“再生农业”这一概念:“‘再生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是农业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举措。双碳背景下,再生农业这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助力企业零碳目标的实现,这同时需要企业、NGO等多方的联动与合作。”
百威集团全球采购高级总监Jorge Fontan表示,在百威看来,再生农业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推广方法,只有与合作伙伴保持同行,才能走得更远。未来百威也将联合更多合作伙伴,不断探索更多针对不同区域的定制化再生农业路径,与社区共荣共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迎春博士现场分享了中国绿色低碳农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联手合作的重要性——旨在扭转工业化农业造成的自然资源枯竭的可持续农业惠及了多方人群,有利于增加农户收益、提高农场盈利能力、改善农户生活;唯有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进步,这条路途才能将可持续创新与传统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多潜力。
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副主任李蜚则表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公众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因此具有带动力的企业对碳中和或再生农业的探索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更多领航企业,引领行业伙伴共同行动。
近年来,百威亚太携手江苏农垦,倾力扩大国产啤麦用量,投资扶植全产业链整合发展。百威长期深耕高端啤麦育种,目前已有三个高端品系进入生产试验阶段。从育种、种植到麦芽生产,再到采购、酿造的全环节,百威亚太持续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及管理理念,为江苏农垦及种植户提供技术赋能,产出性价比更高、更安全可靠的原材料。
著名酿酒专家、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技术顾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五九表示:“作为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大麦的品质对于啤酒的风味和口感有很强的相关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改变原料依存度过高这一短板势在必行。”
江苏省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兆辉发表致辞
此外,百威亚太通过从田间管理到终端销售的一体化数字管理技术,“从农场到餐桌”,实现了大麦种植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为当地及周边消费者提供使用本地优质原料酿造的优质啤酒,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通讯员 悦悦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