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怎么写才出彩?专家建议:见景见人,见情见意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6-17 14:48:28

2023年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据考生回忆,今年中考作文分大小作文,小作文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写一篇说明文;大作文是帮忙解决初一同学的以下三个问题:1.学农课程,是否一定要参加?2.文体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业?3.有些学科要做实验,会不会太麻烦?看看书不行吗?以上三个题目,选一个结合学校活动或者自己的经验,写一篇作文 。

写好中考大作文

要见景见人,见情见意!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南师大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张鹏表示,写好中考这篇大作文,要见景、见人、见情、见意。同样都是写学校的活动,谁的文字更精彩,谁的视角更独特,谁的情感更丰富,谁的见解更深刻……决定了作文的立意和内涵。三个提示角度给予这道题目很大的开合度。孩子们可以挑选自己熟悉喜欢的校园活动进行写作,都是有话可说的。

张鹏分析,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为我们的学校办学、家庭教育、语文教学提供了导向。第一是素质教育的风向标。这道题目提醒广大学校“不唯分数”。如果学校校园活动搞得好,就是孩子们作文的鲜活素材。第二是家校协同的温度计,以往我们所说的家校协同,更多是学业的协同、作业的协同,而学农、校园文化、科技创新类活动同样需要家庭协同。家长要意识到学校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精彩、生活的美好,这就需要家校积极协同参与活动。第三是语文改革的起跑线。这道中考作文题与今年高考题目“故事的力量”实际上一脉相承,提示我们生活的体验和积累要进入语文教学视野,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中学生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刷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写出感悟和美感!

好作文要有意义的感知力和美的鉴赏力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姚卫伟肯定了本次中考作文题目的创新意识:首先,形式上今年分了大小两道作文题目,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加全面;其次,作文题目开放性比较强,考生都有话说,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当然,大家都能写,但是要想写好也不容易,这样的题目可以考出学生的区分度;第三,此次作文题目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新课标重视实践性、素养导向和能力导向。写一次学校活动正好体现了这样的导向,非常接地气,很生活化。“中考作文题目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写好作文一定要重视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和练笔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莫言曾说过:‘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语感!’语感从哪里来?语感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

怎样才能写好这两道作文题呢?姚老师建议,关于正确的握笔姿势,考查的是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说明文是一钟解说事物的方法,这种表达方式很重要,尤其是考生走上社会以后经常会用到。考生在写作的时候逻辑要清晰,语言要简单明了。”

关于大作文,姚老师表示,作文题目有无限广阔的空间,难就难在考生要迅速找到自己的角度,选择具体的事件,自拟题目,可以拟标题《那一次学农活动》《打篮球让我更自信》《中国人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考生可以写自己经历过的一次实验或劳动,要写出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首先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同时要有意义的感知力,比如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获得了什么人生感悟等,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立意和思想内涵,而更高级的作文则是有一定的美感,作者须具备一定的美的鉴赏力。

平常的事写出不平常!

根据隐含读者,确立语言风格

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薛城告诉记者,小作文,是个程序性说明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握笔姿势。把握笔姿势写清楚,可运用对比、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此道题的关键是“写清楚”,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

大作文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平常生活。作文选材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二是高明的写作者要会讲一个故事。先要有一个隐含的读者,确定交流的主旨;其次是要把平常的事写得不平常,这一点是区分此篇作文的分水岭。能把平常的活动写得一波三折,妙趣横生者,必得高分;三是要根据隐含读者,确立语言风格,或风趣幽默,或隽永文雅;第四点是不能就事论事,要从这次活动中悟出一点生活的哲理。

针对作文的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看似平常,却能考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通过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呢?薛老师表示,平时要扎扎实实练好每一次作文,初中的三十六个大作文要认真地写好。在阅读时,把课文文本当范例,从文本中学习写作技巧。写作靠的是平时的功夫,无论是写作的技巧,还是思考的深度,都是一天天慢慢积累的,练成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