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江苏(61) | 寄人篱下:张融的狂放与圆融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7-04 16:40:27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

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活成孔夫子那样,删编《诗》《书》,制订《礼》《乐》,而不是因袭他人,别无它创,寄居在人家的篱笆墙下。

这是南朝人张融说的话。原本是说写文章做学问不要人云亦云,要有创见,后来转为依附别人生活之意,原本的意思便消失了。

张融是苏州人,祖上三代都是做官的。祖父张祎因拒绝鸩杀晋琅邪王,饮毒酒自杀;父亲张畅身居显要,也是受害而死。这让他从小就自觉远离政争,佯狂放逸。

但他自知家贫,“八侄俱孤,二弟颇弱”,又需一闲职养家,希望能在三吴之地找个“县丞”当当。后被宋孝武帝起用,步入仕途。入齐后,才做到很大的官职。

齐高帝萧道成做太尉时,对他狂放的言行很是喜欢,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张融言行任诞,常说: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高帝批评他的书法缺少“二王”气韵。他说:不要可惜我缺少“二王”的笔法,而应遗憾“二王”没有我的笔法。

但同时,张融狂而不野,懂得拿捏尺度。

一次,高帝问他为何迟到,他说:“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拜见皇帝犹如从地上升往天上,怎么能快得起来?

魏军进到淮河又退兵而去,高帝问:“为何忽然来了又忽然去了?”张融答:“由于无道而来,见到有道而去。”

这两次答话,都在吹捧高帝,高帝自然很是高兴。张融用这种圆融的处事方法保全自己。

张融狂放又圆融,而面对有恩于家族的人,他露出了仗义行侠的一面。

张融与交阯太守卞展有旧,卞展在岭南为人所杀,张融挺身奔赴,为其办理后事。竟陵人张兴世曾救过张融的父亲张畅。张兴世死后,张融为他添土堆坟。张兴世的儿子张欣时担任诸暨令,犯罪判死刑,张融上书竟陵王萧子良,请求代替张欣时去死。萧子良没有同意。

497年,张融病死,遗言树白幡,勿装饰,不设祭品。所需之物:三千买棺,不置新衾。双手拿《孝经》《老子》《法华经》,儒释道都齐全了,两个妾在丧事结束后,各自遣返回家,“以吾平生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阁”。也是相当洒脱了。

61

【汉语中有52万个词语,我们常用的有一两万,而其中源自江苏的占有相当大比重。从一个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出发,寻根溯源,可以抵达词语背后的江苏历史,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pp“微史记”频道、“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上共同开辟“典说江苏”专栏,深入挖掘那些沉睡的江苏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