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端一杯冰拿铁与朋友谈天说地,捧一杯特调咖啡感受当地特有食材与咖啡融合的别样味道,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社交时的高频饮品。
昆山,和众多时尚都市一样,咖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资到大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你或许不知道,在昆山,咖啡并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它更是可以串“豆”成链的千亿级产业,是城市消费活力、商业价值、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从咖啡“小白”到中国特色的咖啡“硅谷”,昆山已然成为汇聚世界咖啡的理想之地。
6月18-20日,昆山给世界各地的咖啡豆供应商和采购商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和贸易合作的国际舞台——2023中国(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大会暨国际咖啡豆贸易周。这是全国首个以咖啡豆为主题的专业展会,此外,这里有全国首个专业化、标准化的咖啡交易分拨中心——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集聚了全国60%的生豆烘焙量。
你喝的是一杯咖啡,而昆山人“喝”出了一条千亿级产业链。
一颗小小的咖啡豆,成为了昆山一张新的世界级“城市名片”,也再次上演了昆山人“无中生有”的产业传奇。
从一颗生豆到一条千亿级产业链
“稳准狠”抢占新赛道,开辟新空间
咖啡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它和茶叶一起成为了东西方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众所周知,昆山毗邻上海。157年前,上海第一家咖啡专营店——虹口咖啡馆开业。百年风云变幻,咖啡在上海逐渐普及,《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咖啡馆数量达到了8530家,成为全球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虽地缘相近,但昆山与咖啡结缘并不早。在距上海虹口咖啡馆开业整整百年的1986年,为迎接来自挪威的机械工程师到访,昆山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专程赴上海买来咖啡作为招待。当时,昆山人还不了解这样的洋饮料,服务员更是用脸盆将咖啡送到桌上,令在场外方人员一时错愕。
可谁能想到的是,不到40年,昆山已登上国内咖啡产业的核心“咖位”。昆山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昆山2022年进口咖啡生豆3.46亿元,同比增长44.5%;今年一季度,昆山进口咖啡生豆8879万元,同比增长468.9%。
近两年的时间里,规划占地5.86平方公里的昆山综合保税区内,全球包括星巴克、瑞幸等在内的众多知名咖啡产业品牌纷至沓来,为昆山加快形成面向国际、辐射全球的食品行业地标,布局咖啡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对于新赛道的抢占,新空间的开辟,昆山就是这么的“稳准狠”。从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条千亿级产业链,江苏昆山形成了产学研、科工贸等多种要素融合的咖啡产业生态。
当飘香的咖啡与产业聚集的昆山完美牵手,一场国际盛会也如期而至。
作为全国首个以咖啡豆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在2023中国(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大会暨国际咖啡豆贸易周上,哥伦比亚展团、越南展团、非洲产区展团……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及品牌参加展出。来自海内外的咖啡豆供应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以各自的特色咖啡文化招待访客。
当咖啡迈入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自然少不了储存条件的提升,操作流程的严格规范。
大会当天,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在昆山正式启用。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专业化、标准化的咖啡交易分拨中心,可储存咖啡生豆5万吨,这也意味着昆山千亿级咖啡产业链集聚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升级。
咖啡生豆仓投用后将不断丰富区内咖啡产业链功能内涵,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咖啡生豆高标仓储、物流通关、加工烘焙、展示交易等平台级供应链服务,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让企业轻松实现“卖遍全球、买遍全球”。
心系企业的昆山锚定目标:把“链”做实、做细,让企业发展安心、舒心。活动期间,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的全国第一部《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操作规范》在昆山发布。力求从源头引领和规范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供应链需求,确保咖啡豆的优良品质,将为咖啡生豆仓储提供科学的技术标准。
“做咖啡到昆山”品牌已全面打响,成为昆山咖啡产业发展的一座全新里程碑,这也必将为昆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活力和强劲动能。昆山开发区将持续擦亮“昆如意”、“开心办”营商服务品牌,为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昆投资落户,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最佳发展环境,提供最强服务保障。
“闯”的精神、“创”的劲头
“无中生有”的产业链故事再次上演
从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到中国咖啡的“硅谷”,昆山与咖啡的缘份从无到有,而这可不是昆山第一次讲述“无中生有”的产业链故事。
在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史上,“拆笔记本”的故事也可谓是历久弥新。
当年,昆山决定打造笔记本电脑产业链,虽然引进了一些头部企业,但上下游的配套基本空白。于是,当地干部在会议室里将一台笔记本电脑拆成1000多个零部件,所有零部件都摊在会议桌上,然后逐项比对,看哪一项在昆山没有生产的,就针对性进行招商。如今,昆山构筑了一条总产值超6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大笔记本生产基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细细思量,这“拆笔记本“似乎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一股“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正因如此,昆山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把目光拉回2020年3月13日,总投资1.56亿美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户昆山开发区,“昆山咖啡”的产业故事自此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抓住这一机遇,昆山开发区全力打造集物流分拨、平台交易、研发制造、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基地。目前,昆山已经集聚了星巴克、瑞幸等多家国际咖啡头部企业,几乎囊括了全国60%的生豆烘焙量。
依托良好的咖啡产业发展土壤,昆山开发区还培育出自主品牌诺丁顿咖啡。“我们已在苏州开设10多家门店,在北京、重庆、安徽、浙江等地还有100多家门店已经落地。”诺丁顿(昆山)咖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丰说。
近年来,昆山开发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通过打造咖啡全新产业链,更好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和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昆山综合保税区以《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为契机,注重要素整合和产业配套,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全力打造从研发、分拨、生产烘焙到展示销售完整的千亿级咖啡全产业链。
作为产业高地、开放前沿,昆山会比不少地区更早遇到新问题新挑战。遇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好,蹚出一条路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因成绩骄傲,不被困难击倒,更不让机遇溜走,这就是昆山。
吹政策“春风”,送服务“春雨”
一场旗鼓相当的双向奔赴
究竟是咖啡选择了昆山,还是昆山选择了咖啡?也许都不是。咖啡与昆山的碰撞,更是一种旗鼓相当的双向奔赴!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尖子生”,昆山的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已经进驻的企业赞不绝口,吸引其他企业源源不断加入,“口碑效应”使得昆山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
如何为千亿级咖啡全产业链条保驾护航?昆山用“绣花”功夫吹政策“春风”,送服务“春雨”。
昆山开发区推行“定制化”要素保障模式,建立挂钩服务工作专班机制;推行“专员化”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人跟事走”,服务好全链条每个环节;推行“常态化”协商沟通模式,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为项目落地建设及构建咖啡产业链条营造优越环境。
昆山海关以“制度+科技”双轮驱动,赋能昆山综保区咖啡产品检验监管,第一时间成立服务咖啡产业项目工作专班,积极对接星巴克等重大项目,跟进解决企业在质量控制、区内优惠政策、通关流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重点为进口咖啡检验检疫量身定制即检即放、一检分放、抽检立放的“三检三放”监管模式。
咖啡生豆抢“鲜”抵达昆山!在该模式下,90%的进口货物实现随报随检,通关时间压缩在1天以内,促进昆山综保区咖啡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市场新增长点,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同时,相关部门强化链式招商,持续招引优质品牌项目,吸引更多产业“大咖”来昆发展。以咖啡龙头企业为引领,昆山还引进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高端食品企业,架构起一条以咖啡产业为主的全新高端食品产业链,在新产业新赛道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家又一家企业、一个又一个项目尝到了“昆山服务”带来的甜头和红利。良好的营商环境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也正因如此,咖啡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快速崛起、步步逆袭。
据预估,星巴克、瑞幸等咖啡龙头在昆山的投资项目全部达产后,昆山在咖啡研发烘焙环节的年产能将超15万吨。未来,昆山的咖啡产业还将向集群化、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攀升。
昆山的“咖啡之路”,传递着这座城市敢闯、敢拼的勇气与毅力,涵养着城市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也让“咖啡”顺理成章成为昆山这座城市的世界级“城市名片”。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图片提供:昆山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