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传统老工业重镇如何高质量转型发展?无锡“最年轻”省级高新区——江苏惠山高新区如此破局
来源:议事苑
2023-07-09 16:53:40

7月3日下午,江苏省惠山高新区(下称:惠山高新区)投身“四敢”实践推进会暨2023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当天,共约20个项目签约落地,金额600亿的银行授信签约,让盛夏的惠山高新区收获累累硕果。

2021年刚刚揭牌的惠山高新区是无锡市最年轻的省级高新区。三年创建规划步入“成型”之年,昔日“工业重镇”走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科技新城·运河明珠”形象正初步显现。

挂牌高新区

传统工业重镇开启“艰难”转型

“工商名城”无锡,曾经的传统制造业,如今的智能制造、实体经济,一直是“王牌”。

其中,位于无锡西部,与常州接壤的洛社镇,又是其中的“明星乡镇”,以家家户户开办工厂而闻名,工业产值在当地区域板块的占比相当“重磅”,财政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亦相当可观。更因几十年来持续注重发展制造业,当地也因此获得了“小无锡”美誉。

但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传统工业重镇也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重矛盾:由于地域面积有限,工业化程度高,可开发的地块严重不足,新发展所需用地只能通过土地重整及规划优化“挤”出来;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也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巨大阻力,更难以形成与时代相匹配的大品牌和产业集群;由于开发早,镇区城市更新的压力更大……

与大多数高新区都是轻装上阵、一张白纸起步不同,惠山高新区是在一张写满字、作满画的图纸上进行整合,创作新花样,难度可想而知。实际上,作为近年来无锡唯一获批,也是无锡市“最年轻”的省级高新区,2021年启动挂牌的惠山高新区,一开始,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前行。

“数字化”赋能

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智造业”蝶变

囿于传统老工业重镇的经济发展矛盾,惠山高新区不具备先天优势,谋求高质量快速发展,谈何容易?

但两年来,惠山高新区敢于破题,靠着敢首创、敢为、敢干、敢闯的勇气和决心,全力聚资源、拼项目、促合作,为惠山奋进“五地四创”,加速“鲲鹏迭变”蓄势赋能。相继做到了实现规划一张图、综合实力跨越、创新动能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素支撑、城乡面貌跃升、民生事业发展、省高新品牌崛起等八个“实现”,惠山高新区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蓝图变得更加清晰。

议事苑观察员了解到,惠山高新区践行“四敢”要求,助力鲲鹏左翼跃升,仅用两年时间,“从无到有”,从“零”起步,擦亮“科技新城 运河明珠”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等步入发展“快车道”。

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挂牌以来,惠山高新区就朝着尖端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核心区、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高端制造产业基地的方向按下了“快进键”,成了客商眼中的“香饽饽”,当年就有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惠山高新区建设的序幕轰轰烈烈拉开......

规划图

今年盛夏时节,也是惠山高新区挂牌2周年。一批重磅项目的签约,正是最好的生日贺礼。

在7月3日的仪式上,签约的既有海克斯康江苏双智赋能中心及智改数转产业、投资20亿元的项目,也有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江苏南方天奇集团公司投资的储能自动化等“重量级”工业项目。还包括服务业、基金、科技人才、政银企等优质项目。

其中,海克斯康集团来自瑞典,是世界科技百强企业之一,也是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广泛服务于全球智能制造及智慧城市建设。2022年9月,海克斯康与惠山高新区“一拍即合”,双方的合作进展迅速。

惠山高新区相关人士称,此番项目签约落地,将有力推动数智产业发展,助推惠山高新区制造业企业插上数字翅膀,实现“惠山制造”加快向“惠山智造”的飞跃。

特别是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海克斯康集团致力于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航空、汽车、电子、能源、医疗等多个行业提供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数智化方案为切口,助力企业塑成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向中高端价值链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有效增强招商工作的统筹调度能力,惠山高新区招商管理云平台此次也正式启用。该平台采用“一图两库一平台”的基本架构,“一图”即产业招商地图,“两库”即项目数据库与本地资源库,“一平台”即项目流程管理平台。

借助招商管理云平台实现高新区招商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高效化和可视化,助力惠山高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运河明珠”形象初显

力争“长三角产业创新带先锋地”

秉持“一年成名,两年成型,三年创成”的建设目标, 两年来,惠山高新区疾步向前,不敢松懈。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历经七百多个日夜奋战,惠山高新区这块投资“热土”色彩愈发浓郁,整体骨架已经成型,一颗璀璨的“运河明珠”形象初显。

谈到未来打算,惠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两年,惠山高新区多点发力,接下来将更加积极投身“四敢”实践,在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建成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的目标。

具体来说,在经济实力上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

同时,将形成高质量产业和高质量创新两大体系。在建成以运河科创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以航天航空产业园、未来汽车产业园和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三大专业园区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平台,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策源能力,打造高新产业集群和现代制造业高地、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园区和重要节点的基础上,打响“科技新城·运河明珠”品牌。

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山高新区终将成为面向未来的长三角产业创新带先锋地、苏南高新产业区新标杆、无锡科创智造示范城和江南生态水乡新名片。

“对此,我们信心满满。”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