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南京这所小学孩子的战“疫”作文透着“真善美”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2-26 13:15:23

“以前读书都想科科100分!今日才知‘0’是最高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彻底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现在,我们深知,此刻的一个个0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才得来的”“我每天都在阅读《扬子晚报》的战“疫”报道,有一群奋战在大街小巷的最“平凡”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中没有超人,没有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他们就是一群最平凡的人"......“0”有意义吗?2020年,“0”的意义就在于无数人用“平凡”铸就“伟大”!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小学生们用手中的笔,结合观察和亲身体会,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战“疫”作文,真情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平凡,心中的伟大。

【推荐作文】

QQ群里的春天

南京市力学小学三(10)班 俞佳彤

“滴滴-”,随着清脆的声音传来,QQ头像在欢快地闪动,我一个健步冲过去!是我们的班级QQ群又有新消息啦!这个寒假,“小企鹅”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给了我一方别样明媚的春天。

瞧!这是梅老师制作的视频!我迫不及待地点开,随着音乐响起,一首首小诗、一个个手工、一幅幅画作逐一呈现,是梅老师把全班同学的心愿卡片、祝福诗歌精心汇聚成了一段视频,献给我们班沈子平同学的妈妈,这位英雄妈妈此时正在武汉争分夺秒和病毒战斗。视频凝聚了我们对她最真诚的感谢,音乐徐徐回响,祝福缓缓流淌,阳光在我的心头荡漾开来,暖意融融。

这个超长寒假,让我学会了新本领——炒菜,还和妈妈尝试着把炒菜过程制作成了微课。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传给了韩老师,既紧张又期待。没过一会儿,熟悉的“滴嘀”声响起,我一下子跳到电脑前面,啊!原来韩老师把我的“微课”分享到了班级群里!还竖了三个大拇指呢!顿时,我心里的自豪感腾地升起,快乐的小花瞬间绽放。不一会儿,同学们都来围观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这方小天地里热闹非凡。群里的每一个作品,韩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积极鼓励,认真点评,大家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群里的“掌声”“鲜花”“笑脸”就像这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那颗爱的种子。

2020年2月17日,原本是学校开学的日子,这一天让我特别难忘,学校组织我们在QQ群里参加“云升旗”仪式。李校长在国旗下发表了讲话,依旧铿锵有力,依旧饱含深情。站在电脑屏幕前,我庄严地行着队礼,一时间竟然产生了错觉,站在学校的西操场,凝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李校长那温暖的笑容……心里满是感动。升旗仪式结束了好久,我们还在回味着,思考着,那个可爱的“小企鹅”还在不停地跳跃着。

窗外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小企鹅”天天活力满满, QQ群里也是一派春色,绿意盎然。妈妈说,这个寒假我长大了。谢谢这个特别的寒假,谢谢陪伴我们的“小企鹅”。李校长说,力学园的绣球花已经吐出了嫩芽,春天已经来了!我很期待,回到美丽校园的那一天!

点评:这个寒假有点特别,许久不见的我们对彼此充满了牵挂,想念。QQ群里“云”见面,便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小作者选取了三个与QQ群有关的画面,欣赏大家共同制作的爱心视频,分享劳动微课,一起参加“云升旗仪式”,写出了那不停跳动的“小企鹅”带来的鼓励、关爱、温暖,这不就是春天的感觉吗?

 指导老师:韩慧

黑暗中的一盏灯

南京市力学小学四(6)班 曹峰源

曹峰源的父亲曹鹏投身药物实验

新型冠状病毒在2020年春节沉沉地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成了一直笼罩着我们家园的浓浓阴霾,正是因为它,我有了一个超长的寒假。从政府号召市民不出门宅在家,我就未曾出过门。夜幕降临,憋在家里许久的我眼巴巴的看着窗外。街道上很冷清,只有几辆汽车、看不到行人,和以前的车水马龙相比,显得尤其的空旷、寂静。万家灯火中,也许隐藏着无数的烦躁、担忧。在这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我家的灯。

很多时候,我家的灯在夜深人静时还亮着。有一次我睡得迷迷糊糊,被一道亮光刺醒。我眯着眼睛,看到爸爸还没有睡觉,我疑惑地问:“爸爸你在干什么呢?怎么还没有睡觉? ”爸爸回答道:“爸爸在看文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方面最新的国际进展。”我轻轻地“噢”了一声,倒头继续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我问爸爸:“爸爸,我们人类能打败新型冠状病毒吗?”爸爸语重心长的说:“当然会。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国家,这场战役我们会赢的。“我激动得举起右手,站起来补充道:”我们听从政府号召,不出门,一定会打赢这场狙击战。“

我像一个小记者采访爸爸,说:“爸爸,你作为科研工作者会想出很多办法吧?”

“当然。爸爸最近在实验室筛选药物,也和疾控中心合作开展病毒实验。同时,我与武汉重症医学科医生讨论,了解病人治疗的情况,提出建议和想法。“ 爸爸自信地答道,“医生是冲在一线的”军人“,也有科学家冲在一线,收集一手资料。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后方”争分夺秒进行科研攻关,破解病毒密码,研制疫苗、新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武器”。“我和爸爸交流后,更深刻体会到科学对于人类战胜病毒的重要性。虽然我的爸爸不是最美“逆行者”,但他非常关心疫情,在研究病毒,希望为社会多做贡献。我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名科学家。

当新型冠状病毒来临时,我们的眼前一片黑暗,它是这个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病毒,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摸索中有风险,摸索中有困难,虽然前路漫漫,但决不放弃,许多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黑暗中前行。渐渐地,我们有了治愈出院的病人,我们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点光亮;随着治愈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黑暗中的光亮也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人都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与病毒进行抗争,我们一定能找到击败它的良方,一定能取得这场抗击战“疫”的最终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点评:小作者撷取深夜灯下父亲的埋头研究的身影,以父子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疫情中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与思考。平实的语言里一个于“后方”战线上为“抗疫”攻坚而孜孜不倦的科技工作者形象跃然纸上。在孩子的笔下,“黑暗中的一盏灯”既有现实指向,又有象征意味,饱含着儿童对未来纯真而美好的希望。读之,也令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更有光亮。  

指导老师:王茵

负重又何妨?楚天黄鹤翔!

——写给去武汉抗疫一线的爸爸

南京市力学小学五(4)班  张亦洵

张亦洵的父亲张涛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

亲爱的爸爸:

爸爸,此时已经深夜了,城市的灯火都熄灭了,您下班了吗?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日期与时刻。2020年2月13日中午11:11分,你一个电话打来,告诉我们在下午13:00,你要准时出发去武汉。谁能料到,上午还在专家门诊的您,109分钟以后就要出发去武汉。武汉!一座被新冠病毒“恶魔”袭扰的城市!我盼望着时间可以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盼望这109分钟可以无限延长。妈妈要去给你送行李时,我紧紧拉住她的手,喃喃地问她:“爸爸真的要去吗?一定得去吗?能不去吗?”我一遍一遍地问,妈妈默不作声,但她的眼里分明有泪。我只好松开妈妈的手,眼睁睁看着她拿起行李奔向医院。

那天以后,我每天都数着日历上的日期,嘴里念叨着你去武汉的天数。我趴在窗前,想象着武汉那边的天空,是晴空万里?还是像南京一样阴冷地下着雪?电视新闻里报道确诊人数“大爆发”,全家人的心都在揪着。每天我最期盼的时刻,便是晚上六点。因为那一刻,你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和我视频。每一次视频,我与妈妈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保重身体!”几日不见,我发觉你变得憔悴了,面色疲惫。但你面对对着我们仍然是从容坚定地笑着,笑容清朗,给了我无限的力量。你说你即将开始上夜班,进病房值班6小时,穿脱隔离服2个小时,整个8小时期间不能吃喝上厕所。话音未落,我已止不住想落泪。我难以想象带上口罩、面罩,穿上全套防护服,连正常呼吸都受阻的爸爸究竟如何在那里日日夜夜工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默默地为你祈福。

终于,好消息传来了!确诊人数已经在一天一天减少,和你视频时,你的语气也更加轻快。你告诉我,在疫情期间,国家用最大的努力与病毒作斗争。武汉市第一医院改建后全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你工作也顺利开展,6个小时负责病区60多位病人。以前,我对“白衣天使”没有任何概念,只觉得爸爸对病人比对我还好。如今,我终于明白,“白衣天使”是这个世上最动人的词汇,他们身穿白衣,在病痛与生机之间来回穿梭,将无限希望带给患者。他们带去了最宝贵的光明,却宁愿让自己身处险境。我深深地为您感到骄傲与自豪,每当深深地想念您时,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您在武汉写的词:

菩萨蛮 武汉行

神州欢庆旧岁除,

江城瘟煞延九域。

四海共凝心,

白衣齐逆行。

杏林消疫处,

毒霭无踪去。

负重又何妨?

楚天黄鹤翔!

是啊!负重又何妨!原来这是爸爸最想告诉我的道理。将来,我也一定以您为榜样,不畏惧前方艰险,带着奋勇拼搏的决心,满载豪情壮志,与困难作斗争。此时,我不禁想起2月17日我们力学小学的“云升旗”活动,敬爱的李校长说:“这个世界与你我有关。”是啊,这个世界与你我有关!身边所有的事情都与你我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学校一共有13位同学的家长援鄂抗疫,他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肩负起医生的担当;我的老师们,每一天都在关心我,为我提供一对一云辅导,和我谈心,给我最热情的鼓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力学的温暖,他们肩负着教师的担当,给我们全方位的关爱。我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我也要以一颗满满的爱心,去守护整个世界。

在不久的将来,强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必能战胜“新冠病毒”。那时,一定是草长莺又飞、花儿满山坡,前去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们也终于能与家人团聚。那时,您一定会平安归来,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等待着您。因为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爱您的女儿:张亦洵

2020年2月19日

亲爱的女儿:今年的疫情,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作为抗疫逆行者的女儿,亦洵从中体悟到爱与勇敢、责任与担当。你用笔触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与祝福,字里行间传播着对世间的爱与温情。妈妈被你细密的小心思打动了,更加为你向爸爸学到的大爱而感动。对世界充满爱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你,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张亦洵妈妈包琳琳

点评:一段特别的经历,一封感人的书信,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一位医生、一个家庭的故事。女儿张亦洵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孩子,爸爸张涛是一位此时此刻正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远在后方的女儿想给正在前线的爸爸写一封信。当我们在电话里探讨着想用一个又一个场景来构思这封信时,张亦洵的声音甚至我想象中她的表情一下子就生动了许多许多,她告诉我爸爸去武汉时的坚定与急促,告诉我她和妈妈是多么担心着爸爸,告诉我一家人是多么期待爸爸平安归来的那一天。讲着讲着,一封信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其实,这哪里仅仅是一封信?这分明就是抗击“新冠”肺炎大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写照,有人负重前行,有人默默支持,有人静静守候!唯愿战胜疫情,平安归来,春暖花开! 

指导老师:张国宝

春天不远了

南京市力学小学  五(5)班  张君宜

张君宜的父亲张晖坚守岗位

清晨,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妈妈走到床前,说:“宝贝,你醒啦?”“我昨晚梦到和同学一起上课了。”我说。是啊,开学又延期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从春节到现在,我响应号召待在家中,安然无恙,静静地学习,小小地运动,但外面却有成千上万的医生、战士、街道工作人员……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线上奋斗着。

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医生,春节一过就照常上班了。有一天,爸爸回到家,神色有些凝重,我便担心起来:是不是医院有疑似病人?还是发生了更糟的事?想到这,我急切地问:“爸爸,出什么事了?”爸爸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我们医院的副院长今天凌晨突发疾病,没抢救过来,去世了……才52岁。”“啊!那么年轻,怎么会突然……”妈妈也很惊讶。从爸爸的口中,我们得知她是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小组的组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又是开会制定应急预案,又是组织人员协调工作,筹集防控物资,在一线连续奋战了18天。爸爸的语气更沉重了,说:“听同事说,前几日她就感觉身体不适,但疫情严峻,她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工作,早出晚归,她真的是太累了……”爸爸说着,有些哽咽,我和妈妈的眼圈也红了。我联想起这段时间看到的很多报道,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战在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争分夺秒抗击疫情。多少次泪目我已记不清了,却深刻感受到“白衣天使”这四个字的分量。

自春节过后,各社区加强了防控力度,对外来的人员和车辆都加以检查。因为是老小区,没有专门的大门,就用铁栅栏做了简单围挡,中间留了一道缺口。两位志愿者轮班从早上七点执勤到夜里十点。二月十五日那天格外阴冷,下午下起了雨,还夹杂着小颗粒的冰雹,落在窗玻璃上“噼啪”作响,接着竟然飘起了雪。但我已没有以往见到下雪时的兴奋,反而心情更加沉重。天黑了,我往北面的窗外看去,路口的志愿者还在那执勤。路灯下,他们戴着口罩,撑着伞在雨雪中来回走动,可能太冷了吧,不时跺跺脚。当有人或车要进入小区时,他们向前问话并查出入证,有的人进来了,有的车则离开了。执勤结束后,他们披着雨披,骑上自己的电动车,一转弯,消失在黑夜里。是啊,正是有这些普通人在这非常时期的付出,才守护了我们的一方平安。

第二天,天格外晴,太阳照耀着每一个角落,一扫昨日的阴霾。虽然空气中还有一丝凉意,但阳光里已透出了明显的暖意,告诉人们,春天不远了!

点评:文章中,小作者通过听爸爸的叙述和自己的亲眼所见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白衣天使”,我们无法看到她的样貌,但在爸爸的哽咽声中,在小作者和妈妈泛红的眼圈里,在那18天连续工作的平实叙述中,心中已经浮现出她伟大的形象。第二个故事中黑夜、雨雪,路灯下的志愿者们那些看似简简单单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无私与奉献。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奉献者,所以“春天不远了”!结尾既是现实写照,又有深刻寓意。

指导老师:仇晓虹

责任在肩  默默坚守  防控一线平凡的逆行者

—一位女儿写给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爸爸的信

南京市力学小学六(9)班    倪嘉妍

倪嘉妍的爸爸倪朝晖参与社区一线防控工作

亲爱的爸爸:

不知什么时候,天飘起了小雪花。我打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一阵寒风,好冷啊!我打个寒颤,拉上了窗户。昏黄的路灯下,那个红白相间社区执勤点像有什么魔法一样,紧紧地抓住我的眼睛,我一下子就想起了爸爸。爸爸,您那冷吗?有雨衣吗?您腰椎不好,暖宝宝用上没?这个时候,您是在挨家挨户地上门排查,还是跟楼下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在防控卡口上值勤呢?

20天前,也就是 2020年1月25日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有说有笑,正往车上装回浙江老家过年的年货和行李……这时,您的手机响了,是单位来电,大致内容是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太猛,传播太快,被感染率太高,单位要求所有在宁人员第二天一早(1月26日)要迅速归位,尽快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为这区居民把好疫情防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看到您一脸严肃,本来还想牢骚一顿发泄下心里那十二分不满的我,赶紧紧闭嘴巴,帮忙把装在车里的东西又卸载了下来。您摸着我的脑袋,安慰我:“别不高兴了,等过了这段时间,咱们再回去。”

您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单位,临走时,反复叮嘱妈妈带我尽快去婆婆家住,提醒我们没事不要出门,出门要戴口罩,回家要勤洗手。这不,从您那天去单位算起,差不多20多天了,我们就没有再见过面。之后,我通过电视了解到新冠肺炎病毒从武汉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的相关报道,了解得越多,我的心越发紧张起来。我知道,您目前的工作性质有可能会接触到病毒并很容易被感染,而你唯一的防护措施就是一片薄薄的医用口罩。难怪那天您催着妈妈赶快带我去婆婆家呢,原来是怕我们被传染,您和我们隔离,原来是在保护我和妈妈。

我有几次,我主动打电话给您,电话通了总是没人接。我很是紧张,各种猜想会一股脑儿涌出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您祈祷。每天,最期盼的也就是和您视频,而您每次总是很乐观,总是说一切很好,不必担心,反而提醒我们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晚上睡觉前,妈妈告诉我,您每天都要工作十几小时,入户排查、卡口值勤、信息登记梳理、为隔离人员送米送菜,等等,有时还要在卡口巡查到凌晨2、3点,难怪视频中您那么憔悴。我和妈妈跟您唠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洗手、勤消毒,保护好自己。想一想我们已有20多天没有见面了,很是想念,我们现在的距离也就十来分钟车程,同在一座城,却不能天天相见。哎,病毒隔离我们的见面,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但阻断不了我们一家人彼此的牵挂与爱。

冬天终会过去,春天必将到来。电视新闻里传来了好消息:疫情已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全国病例确诊数量一天天在下降,尤其是南京己经好几天零确珍了。我们南京这座城市很安全,我们的安全就是因为有许多不畏牺牲、负重前行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像您一样的警察、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这些普通平凡的逆行者,肩扛重任、黙黙坚守,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这座城市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爸爸,因为有了您,有了守护这座城市的逆行者,很快,我们就能自由地沐浴在春光下,在玄武湖畔漫步,在鸡鸣寺路赏樱花。

武汉加油!爸爸加油!

爱您的女儿:嘉妍

2020.2.14.

(后记)

给爸爸写了信,并发了微信,但没有及时回。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还是没有回。此时,也许您正在挨家挨户的上门摸排有没有湖北或者武汉来宁的人员;或许在卡口值勤给居民量着体温、检查出入证,把守着居民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也有可能正在给隔离的居民送米送菜,安抚着隔离人员的心。您那安全么?您有没有多喝水?卡口上有没有因居民硬要闯关而发生争执的情况?平时都是您为我担心生活、担心学习,担心这、担心那,此时此刻您不知道我有多担心您!一夜无眠……终于在第二天,您回信了,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倪嘉妍爸爸   倪朝晖

单位: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干部

主要承担的任务:包片傅厚岗社区其中300户居民,做好上门防控排查、卡口值勤等一线防控工作,守护居民安全

亲爱的女儿:你好,来信收到。因昨天卡口巡查到凌晨2点,没及时回信请见谅!当前正值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也积极响应号召,从正月初二开始,已连续二十多天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感谢您能理解爸爸的工作,虽然目前暂时全家不能相聚在一起,但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摘下口罩到鸡鸣寺去看樱花盛开,也希望您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勤奋学习,加强锻炼,并做好自我防护。

爱你的爸爸

2020.2.15.

点评:这是女儿写给爸爸的一封信,情真意切。信里,饱含着女儿对共同生活在南京这座城市里却有一月未曾见面爸爸的那份牵挂;信里,流露出女儿对爸爸自身安危的那份担忧。信里,我们还了解到无数个像信中小嘉妍的爸爸这样普通平凡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是我们身边最美的“逆行者”,感动,致敬! 

指导老师:张翠玉

【学生分享“读后感”】

以前读书都想科科100分!今日才知“0”是最高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彻底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现在,我们深知,此刻的一个个0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才得来的!现在,三年级的我,想一切从“0”开始……

——南京市力学小学 三(1)班 吴明轩

我每天都在阅读《扬子晚报》的战“疫”报道,有一群奋战在大街小巷的最“平凡”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每天有的在给楼道消毒,有的在认真地给进出小区的人们测量着体温,有的在仔细地核对着通行证……他们中没有超人,没有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他们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最“平凡”的人。

——南京市力学小学 四(7)班 孟奕辰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