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沈遵,今有刘天华,江阴为何出音乐大家?
2023-07-30 17:59:58

小城江阴居然出了不少音乐家。

江阴人所熟知的江阴籍音乐家有:

江南丝竹名手、国乐家,现代二胡艺术的拓荒者周少梅;

国乐一代宗师、现代二胡艺术奠基人刘天华;

    刘天华

刘天华胞弟,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

刘半农,撰有《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等音乐理论文章多篇,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是开创性的;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和古琴演奏家郑觐文,及其长子,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家, 箫笛设计师, 音乐活动家郑玉荪。郑觐文在上海创办“大同乐会”,从乐队编制着手,前无古人地对大型民乐队进行实践和探索,在郑觐文领导下,制作改良了180余件仿古乐器,并在曲目创编、乐器改革、音乐理论、乐律标准的现代化等多方面发展了中国的民族音乐,甚至还著有音乐史专著《中国音乐史》。其所创作和改编的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明珠。难怪有人认为,郑觐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甚至大于刘天华。

    郑觐文在“大同乐会”组建的大型民乐队

上述江阴的音乐家都生活在近现代,当代还有以曹鹏为代表的一些音乐大师、音乐家。小城江阴为什么能孕育出这么多的音乐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值得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江阴有没有音乐家?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大量季札“观周乐”而作的评论。季札作为春秋时期的江阴先贤,可称为音乐鉴赏家、音乐评论家,尚不能称之为音乐家。不过,古代的江阴确实是有音乐家的,这个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遵。

沈遵,江阴人,宝元元年吕溱榜进士,沈缄之子,历殿中,知连州,终太常博士。

沈遵的父亲沈缄曾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判官,结果死在任上,当时,沈缄的妻子魏氏才二十九岁,生有两子,分别是沈回和沈遵,丈夫去世后,魏氏带两个年幼的儿子回家,不顾家庭的穷困,独自承担起抚养、教育两个儿子的责任。她自己教授两子学习《书》《诗》《论语》《孝经》等经典,后两子皆中进士,沈遵更是官至殿中丞、太常博士。母以子贵,魏氏也被朝廷封为仙居县太君。

王安石撰《仙居县太君魏氏墓志铭》,也记载其事。据该文介绍,魏氏一族为南唐皇族,江宁人,本姓李,除国后改姓魏,居常州,其父魏居中时任太子谕德。魏氏十九岁嫁沈缄,六十四岁去世,葬江阴申港之西怀仁里。

沈遵谱琴曲《醉翁吟》的事迹记载在[宋]王辟之撰《渑水燕谈录》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人尽皆知,欧阳修离开滁州后,时人将该文刻石于醉翁亭上。十年后,沈遵追随欧阳修的的足迹,慕名来到滁州,并创作了琴曲《醉翁吟》。此后两人相会于欧阳修出使契丹的路上,沈遵操琴《醉翁吟》,欧阳修则以歌和之,两人可谓高山流水,结下深厚友谊,一时传为佳话。欧阳修有多篇送沈遵的诗,并作《醉翁吟》以记其事。

三十年后,两人都已去世,有庐山道人崔闲,本是沈遵的朋友,精通琴理,常以琴曲《醉翁吟》没有合适的歌词为憾,于是请苏东坡为之填词,这首《醉翁吟》遂词曲齐备,成为琴曲中的经典,时人争相演奏、传唱。

沈遵作曲的《醉翁吟》,有了多位大文学家的赞赏与加持,一时间名声大震,广为流行。

欧阳修《醉翁吟并序》: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其辞曰: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哳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这首楚辞体的歌辞是为琴曲《醉翁吟》配的歌词,竭尽铺排与渲染,抒发了欧阳修对滁州的感情,最后一句则称赞沈遵用琴曲奏出了欧阳修的心声,抚慰了欧阳修对滁州的思念之情。

欧阳修另有《赠沈遵》诗,描写了欧阳修对琴曲《醉翁吟》的理解,勾起了他对滁州,对醉翁亭,对自己陶醉于山水之间的回忆。感慨离开滁州十年来的人生际遇、沧桑变幻,表达了对沈遵及其《醉翁吟》的喜爱。

在欧阳修为《醉翁吟》填词不久,其友人梅尧臣也为《醉翁吟》填了一首词。

苏轼为《醉翁吟》填词后,写了《醉翁操》一文,其序曰:

琅邪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均度,而琴声为辞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而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辞,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其辞曰:

琅然,清圆。

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文征明醉翁亭记书法局部


此文记述了苏轼为《醉翁吟》填词的缘由。但文中的一些叙述却让人费解:一是“有其声而无其辞”,且“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辞”,两人均认为此曲无词,事实上欧阳修为该曲以楚辞体填有词。按说此时距离欧阳修去世时间不算长,苏轼不应该犯如此明显的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猜想苏轼确实认为欧阳修等人的楚辞体辞与《醉翁吟》不合均度(均读作“韵”,是指古琴曲中的琴调音阶变化),但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苏轼的恩师,直接说两人的《醉翁吟》辞不合均度,恐怕有冒犯师长的嫌疑,所以苏轼把欧阳修等人的楚辞体辞《醉翁吟》记成了《醉翁引》,把有词说成了无词,最后还把《醉翁吟》记成了《醉翁操》(操本指表达君子志向一类的琴曲,如《文王操》等),后人论起来,最多说苏轼坡糊涂,而不用背负道德的骂名。当然,东坡如此骚操作,也说明他确实喜欢沈遵的《醉翁吟》,因为东坡本就是宋朝琴坛高手。

相传崔闲请东坡填词之时,崔闲“按琴而鼓,东坡援笔而书,曲止辞尽,而宫商谐畅,长短恰宜,为一时胜事。”

《醉翁吟》(或《醉翁操》)辞曲合璧,其谱记录于《风宣玄品》《东皋琴谱》等音乐典籍,曲目收入《琴苑要录》等书,成为广为人知并流传至今的琴曲经典。

《醉翁操》后来还成为宋词的词牌名。这些词大抵以苏轼的《醉翁操》辞为定格。

沈遵的《醉翁操》不仅在宋朝流行一时,千百年来余音不绝,依然时时在中华大地奏响,央视节目称他为“北宋著名音乐家”。江阴人不应该忘记这位古代江阴本土音乐家,正在建设中的国乐岛应该有沈遵的一席之地。

张晓东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转载时有删节】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