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6日,美联储发布被称作“褐皮书”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增长放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指出,目前美国仍未走出高通胀阴影。在对经济前景不明的担忧氛围中,近期,拜登政府加大了对其“拜登经济学”的宣传力度。英国《卫报》直言,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日期临近,“拜登经济学”正在成为拜登寻求连任的一个关键。
当地时间9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印度出席20国集团峰会。
此前一天,他在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赛季揭幕战之际,推出一段30秒的竞选广告。
在这段名为“开始工作”的广告发布前3天,高盛集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衰退的概率由7月时的20%下调为15%,高盛官员称之为经济“软着陆”。
9月4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出席劳工节活动时,拜登一边反击特朗普,批评这位地产大亨在当上总统后什么都没建,一边大谈自己任内的经济成就。然而,美国媒体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选民对所谓的“拜登经济学”似乎并不买账。
美国副总统 哈里斯:拜登经济学奏效了,奏效了。
福克斯新闻主播:对谁奏效了,我想认识一下。美国民众承认拜登经济学奏效了吗?即使是假新闻专业户CNN公布的民调也是否定的,半数受访者认为经济更糟了。
《华尔街日报》9月4日公布的民调显示,59%选民不支持拜登的经济政策,支持者比例仅为37%;63%的选民不支持拜登应对通胀和生活成本飙升的措施,支持者仅为34%。
对此,美国“进步报”网站发布政治漫画,讽刺无论多么努力地推销,拜登经济学仍然得不到民众认可。
美国民众:我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境地?我们尽力而为,有时却不可避免地失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注意到,曾被视为“美国梦”象征的中产阶级如今正慢慢消失。
乔治敦大学学者 哈迪:现实情况是,很多中产家庭都会经历一年或几年的贫困。事实上,大多数美国家庭都会有几年陷入贫困或接近贫困。这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如今已成为大多数中产阶级的一个特征。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1971年大约61%的美国成年人被视为中产阶级,而2021年仅为50%。
即使是医生、律师这些在美国社会被视为常规富人的高薪从业者也表示,并不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这种中产阶级空心化的趋势与号称要壮大中产阶级的“拜登经济学”的目标形成巨大反差。
那么,什么是拜登经济学?拜登自己给出的解释是:
美国总统 拜登:第一,在美国进行明智的投资;第二,教育并赋能美国工人,以壮大中产阶级;第三,促进竞争以降低成本,帮助小型企业。
美国媒体普遍将其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进行对照。
时任美国总统 里根:减轻联邦税收带来的巨大负担。
里根总统认为减税是推动经济的关键,其推崇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减税、放松管制、减少规章制度和削减政府开支。认为这些措施将产生自上而下的渗透作用,增强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让各个阶层一同受益,“里根经济学” 因此也被称为“涓滴经济学”。
而拜登政府认为,所谓的“涓滴效应”只会让财富更加集中在少数富豪手里,增加不平等,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根据拜登政府的说法,“拜登经济学”主打的是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的经济增长。
美国广播公司称,随着2024年大选持续升温,白宫正全力打造“拜登经济学”的品牌。
事实上,Bidenomics,“拜登经济学”这个用词诞生于2021年,最初是《华尔街日报》、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对拜登政府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讽刺性说法,批评这些“拜登经济学”政策导致了美国的经济困境。
不过,这个说法后来被拜登政府重新定义,并描述为“正在对美国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6月,拜登在芝加哥发表经济政策演讲时,15次提到“拜登经济学”。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近期,美国的失业率处在半个世纪来的历史低点。
然而,《华盛顿观察家》报注意到,虽然有更多美国人找到了工作,但他们现在到手的工资却不如拜登刚上任时那么值钱,背负的债务也更多,一个普通家庭每月购买相同商品和服务的花费比两年前多出700美元,信用卡的平均年利率也从拜登上任时的14.75%升至20.68%,创历史新高。
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 格林·贝克:在这个购物车里是过去你花30美元能买到的东西,有几袋面包,几盒鸡蛋,两加仑牛奶,两磅牛肉,六块不错的鸡胸肉,还有几升可乐。现在,多亏了拜登经济学,你能在商店里买到多少东西?一瓶可乐,一盒鸡蛋,一袋面包,一加仑牛奶,一磅碎牛肉,三块鸡胸肉。
美国民众:我认为在他的头脑里对普通人的日常关切没有概念,像是电价、日用杂货,所有东西都在涨价,我们几乎负担不起,甚至税率也在令人发指地上涨。
一些保守派媒体指出,在拜登晒出的经济成绩单中,一系列涉及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立法取得的是“双刃剑”式的成果。
2021年3月,上台不到两个月的拜登政府通过了“万亿基建”的经济刺激计划,试图给疫情萧条的美国经济打一剂“强心针”。然而,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导致2022年通货膨胀激增,美国的通胀率一度达到40年来的顶峰。
2022年10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刊出一幅拜登喜欢戴的标志性的雷朋太阳镜,映射出持续走高的通胀率。这篇题为《风险不只在于通胀》的封面文章指出,“拜登经济学”试图通过补贴政策和“购买美国货”规则来提振经济,可问题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一颗毒丸,不仅削弱了美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损害了美国的诚信。
《华盛顿邮报》也指出,“拜登经济学”背离了民主党前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时期的许多理念,如今的拜登政府不再回避将资本引向特定的行业和领域。
2022年8月,拜登政府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通过高额补贴推动电动汽车及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和应用,以“掏空”欧洲的方式保护美国制造业。
同月,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
韩国《中央日报》用一幅政治漫画讽刺美国政府打着补贴旗号四处薅羊毛,损害了全球产业链格局。
今年3月,韩国总统尹锡悦就美国《芯片法案》向美贸易代表表达了关切。韩国《朝鲜日报》直言:“一旦霸权发生动摇,美国就会不分对象、不论合理性挥刀伤人。”
今年8月,欧盟《芯片法案》在欧盟理事会获批,预计将投入430亿欧元,在《经济学人》杂志看来,欧盟被迫卷入这场毫无意义的“补贴大战”,凸显出西方联盟因内讧而受到削弱。
9月6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声称,计划在下周举行大罢工。
近期,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与三大车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集团进行谈判,要求为工人加薪等权益,如果双方在9月14日现有合同到期前无法达成共识,预计将会有超过14万人在工会组织下罢工抗议。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是全美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据经济学家估计,如果此次罢工持续10天,美国经济将会付出50亿美元的代价。
事实上,近期罢工潮席卷了美国多个行业,包括好莱坞演员、编剧、快递小哥、码头工人、酒店员工、卡车司机等。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今年全美398个地点共发生了262起罢工事件。
《纽约邮报》刊文称,拜登前脚表示要让经济政策为美国工人服务,后脚就呼吁政府出台更多一刀切的指令,这将破坏就业机会并降低工资,没有人比工人遭受的苦难更多。
德国媒体注意到,美国总统的竞选活动总是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口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认为,“拜登经济学”的本质是助力拜登竞选连任的品牌推广书,能否如其所言,创造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两党各自比拼出招,2024年美国大选的角力也渐渐进入了关键期。
9月4日,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发布最新评估,即将于9月30日结束的美国2023财年联邦赤字可能将达到2万亿美元,大约是2022财年的两倍。
连续下降两年后,美国联邦赤字再度暴涨,拜登经济学被认为是这一转折的重要源头。
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警告,“拜登经济学”的骗局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而随着2023财年即将终止,陆续返岗的两党议员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灾难性立法月”。由于新财年预算案在提交半年后仍然卡在国会得不到通过,美国政府会不会“关门”再度引起社会担忧。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亚历克·菲利普斯认为,在9月30日之后的某个时间,一旦美国联邦政府因拨款用尽而关门,美国经济将遭受短期冲击。每关门一个星期,会减少GDP增速0.15个百分点,这将使白宫全力押注的“拜登经济学”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商务部长 雷蒙多:如果生意要成功,重要的是要有可预测性,可以按照正常秩序运行的可预测性。但这种政治驱动的因素经常会带来干扰,对经济构成挑战。
自1976年美国国会正式执行预算程序以来,美国政府总共经历过20多次关门,几乎每次关门的根本原因都是国会与总统在政策上出现分歧,以政府预算作为要挟。
《华盛顿邮报》指出,在2024年大选渐近的背景下,两党政客在预算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可能愈加激烈。
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初选首场辩论。
共和党总统竞选人 蒂姆·斯科特:乔·拜登的拜登经济学导致普通家庭损失了一万美元的消费能力,当你看到通胀率达到16%,这意味着油气价格上涨40%,食品价格上涨20%,电价上涨20%。我们可以结束这一切,把华盛顿的水龙头关上,把钱送回各州。
而在美国保守派智库“曼哈顿政策研究所”看来,拜登经济学其实与前任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存在惊人的相似,比如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就可以说是“美国优先”的翻版。此外,两位总统在支出方面也都是大手笔,从这个角度来看,拜登经济学或许也可以被称作特朗普经济政策的2.0版。
尽管如此,2021年拜登政府推动1.9万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时,在参议院没有获得一名共和党议员的支持。他推动的大规模基建计划,则被共和党批评夹带政治“私货”。
而每逢选举的重要时刻,拜登经济学也都会成为共和党人攻击的靶子。
比如在2022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期间。
共和党籍参议员 卡皮托:我非常担心,从上个月我就听说食物、油气、住房、租金……一切的价格都在上涨。
而在本周,南达科他州共和党籍参议员约翰·图恩痛批,“拜登经济学”就等于“拜登式通胀”,美国纳税人正在为拜登的大政府、大支出议程买单。
今年8月,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
美国两党又开启“甩锅”大战,共和党人称降级应归咎于“拜登经济学”,民主党人则表示拜登不应为特朗普任内经济政策结果背锅,并将此次降级命名为“特朗普降级”。
事实上,惠誉给出的降级理由恰恰包括美国反复出现的政治僵局所折射出的“治理弱化”。
对美国经济而言,“拜登经济学”究竟是“良药”还是“毒药”?民主党和共和党人争论不休。撇开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数据,普通美国民众对眼前和未来生活的与迷茫,却是确定存在的。
拜登本人曾宣称“拜登经济学”将再造“美国梦”,而美国《新闻周刊》则刊文直言,如今“美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