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选一批“教育世家”、工资高于公务员…… 涟水九大措施“关爱激励教师”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9-15 17:14:46

对累计担任班主任工作满15年、20年、30年的教师颁发功勋奖杯,定期在连续三代及以上均有直系亲属从教的家庭中推选一批“教育世家”并颁发荣誉牌匾;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

在今年教师节期间,涟水所有教师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县在淮安率先出台《关爱激励教师九条措施》(简称涟九条)。用涟水县委书记洪然的话来说就是:涟水用“真金白银、贴心服务”支持教育、保障教师,推动惠师强师尊师举措落地生效,营造涟水全县上下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领涟水教育高质量发展。

真金白银、贴心服务

“涟九条”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搭建多元成长平台、保障教师职业发展、突出实干实绩导向、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拓展学校师资力量、激励教师潜心育人……议事苑观察员注意到,涟水此次出台的“涟九条”可谓是诚意满满、干货满满。

“涟九条”中规定,推选一批“教育世家”并颁发荣誉牌匾,组织开展教师入职宣誓、成长、荣休仪式,持续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对满足职称评定条件但因岗位职数不足无法评定职称的优秀教师,探索实施县聘、校聘制度;对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租(住)房补贴;改善教师周转房住宿条件,对长期分居两地的双职工教师实施“团圆”计划,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教师子女(婴幼儿)托管、托育服务。

为了确保“涟九条”的落地实施,涟水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涟水县郑梁梅中学罗远柱老师是湖北人,有37年教龄的他在涟水教育一线坚守了31年,作为客籍教师的罗远柱说,“此情牵挂处,何处不故乡,作为一名客籍教师,每次回家乡湖北时,朋友们都说,去了那么远地方,家都照顾不到,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难受,在亲情和事业面前,选择了事业。但如今,我觉得在郑梁梅中学工作和生活十分舒心,学校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虽身在异乡,却已不再是独自为客。”

力争拼进“全国百强”

涟水急需教育高质量发展

涟水为何如此重视教育?在全县全力推进发展,力争拼进全国百强县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迫切需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涟水县委书记洪然说, 涟水正处于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距体现在总量,核心是工业、根本是教育,必须要突出抓好“工业强县、教育强县”两项重点任务,做强工业支撑、做优教育保障,推动工业总量和教育质量“双提升、双跨越”。

涟水共有7624名在编教师,数量淮安全市最多,把教师队伍培养好、管理好,对推进教育强县、加快县中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涟水在淮安全市率先出台“涟九条”,最根本初衷就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四有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县、擦亮教育之乡名片提供更强动能。

议事苑观察员了解到,为助力县中振兴,推动涟水县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捐赠1000万元,成立了“涟水县高中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为“县中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集体。另外,去年成立的涟水教育发展基金会“尚学涟水”专项基金,奖励“四有”好老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让涟水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县委书记眼中的“教育强县、教育振兴”

事实上,近一年来,涟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优先投入的重点领域,涟水县教体局局长、涟水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汤胜国说,一年来,涟水实现教育投入1.2亿元,涟水中专宿舍楼、安东学校幼儿园等44个新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实施宿舍楼、教室等单体建设项目3个,新增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全县教育教学环境加速蝶变。

“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样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怎么样才是‘教育强县、教育振兴’?”涟水县委书记洪然说,其中有几个标准很重要,第一就是涟水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有更多机会进入理想的大学,健康成长为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第二就是涟水本地的家长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留在涟水读书,不再为上“双一流”大学而到淮安市区买房陪读;第三就是外地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争相到涟水创业就业、购房落户。达到这种效果才能说明涟水的教育强县、教育振兴目标阶段性实现。

如今,涟水县尊师重教的各项举措,正在全面落地,相信未来,必将收获教育质量提升的累累硕果,实现“涟水孩子家门口上学,外地孩子来涟水求学”的教育强县目标。打好教育之本,育人才强经济促发展,涟水全力拼进“全国百强”的奋进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通讯员:魏志东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