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上海 | 翻译家伍光建在长乐新村的日子
来源:新民晚报_夜光杯
2020-03-03 09:47:06

伍光建,原名光鉴,广东新会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翻译家,一生译著甚多,所译哲学、历史、文学等书籍和作品共130余种。伍光建之子伍蠡甫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美学理论家,一生著述写作、教书育人,与其父伍光建被称为“中国译坛双子星”。

弃武从文

伍光建 来源:网络

伍光建15岁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读书,毕业后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后转入伦敦大学,习物理数学,转习文学。1892年,伍光建学成归国,回到天津水师学堂教书,在邓世昌手下工作。1911年后,伍光建弃武从文,定居上海长乐新村,专事翻译工作。他也是继严复、林纾之后,近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的译书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以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和意大利马基雅弗利的《霸术》译得最好,得到胡适、徐志摩的赞许。

上世纪40年代初,长乐新村同弄居民常看到他在弄内散步,穿长袍,身材不高,腋下夹着一本书,眼镜脚上荡着一根金属链条,引人注目。长乐新村位于长乐路北侧,富民路和常熟路之间,门牌号为长乐路764弄。小区内主要是西班牙式花园洋房,以双拼联排形式为主,总高四层,呈“非”字形左右对称排列,砖混结构,属于早期的新式里弄住宅。早年,长乐新村居住对象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

专事翻译

长乐新村 新民晚报记者 蔡瑾 摄

1943年6月10日,伍光建在上海逝世,终年76岁。为他出版过大量译作的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张元济在挽联中写道:“天既生才胡不用,士唯有品乃能贫。”

1979年初,伍氏后人在其上海寓所长乐新村发现伍光建近300万字的翻译遗稿,主要是历史与传记作品,如《英国第二次革命史》等。北京人民出版社外文编辑、女翻译家许磊然闻讯专程来沪造访其哲嗣伍蠡甫教授,商请交由该社出版,获教授同意并撰写前记。译稿有一大旅行袋之多,写在当年习书用的扁方格毛边纸上,文笔流畅顺达,字迹一丝不苟,因为保存得好,遗墨如新。1981年,《伍光建翻译遗稿》出版,收其生前未发表的译自英、法、美、荷兰、丹麦作家之短篇小说19篇,封面影印了一页先生的原稿,以飨爱好他译作和墨迹的读者。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