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记忆深刻。
原文中所描绘的文字极其优美,让人如临其境,感佩至深。
薄云峰 摄
【神奇缘分,欧阳建波去年被派到滁州工作】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当我们吟诵这篇文学千古名作时,可曾想到,在今天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经济开发区(全称为“顶山——汊河省级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经理欧阳建波,就是欧阳修的直系后裔。
薄云峰 摄
20日下午,雨后初霁,参加“潮涌江海阔·醉美滁州行”(第四季)解码滁州“新三样”产业——长三角党报融媒体采访活动的记者,从滁州开往来安县的省道两旁,绿色植物的树叶被淋湿后,更觉得明亮碧绿,让人们感慨,“安徽的初秋层林尽染、植被繁盛,景色好美呀!”
在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基地经理欧阳建波身穿白色长袖衬衫、黑色西裤,精气神特别饱满。
薄云峰 摄
欧阳建波介绍道,“我老家江西省吉安市,从事新能源电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公司去年派我从江西到滁州。我是欧阳修的直系后裔,欧阳修老家在北宋时期属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能到祖辈曾经居住生活过的来安县来工作,这是怎样的神奇缘分,我很珍惜也特别勤奋工作,”欧阳建波特别感慨地说道。
【高科技机器人在生产区“传送忙碌”】
在生产厂区,日光灯把房间照得光明透亮,智能化生产机器人在程序指令下,有条不紊在工作台之间搬运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配件。
“我们目前从事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这些产品为电动汽车提供配套,还可以运用到应急管理、工程建设、水利防洪、机械化生产等。”欧阳建波介绍。
薄云峰 摄
据介绍,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条滁河相隔,江苏和安徽两省的人员交往一直很多。目前,在来安县从事光伏产业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南京人。所以,放眼厂区,南京“苏A”的车牌确实不少。
来安光伏产业制造项目4个,涉及企业4家,分别是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来安百佳年代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卓然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为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胶膜等,预计来安县光伏产业2023年底产值达369亿元。
目前在滁州,重点建成项目3个:晶科能源年产16GW高效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现一期10GW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2023年1-8月产值为108亿元;滁州捷泰16GW太阳能电池片一期项目总投资112亿元,一期已投产,二期陆续投产,2023年1-8月产值为76.63亿元;滁州市卓然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平方米包装纸箱纸板、50万个托盘项项目已于2022年底投产,总投资1.3亿元,2023年1-8月产值1.06亿元。
【加大人才支持,紧扣结合实际,吸引周边年轻人就业】
据悉,为了发展光伏产业,来安县制定并印发了《聚焦先进制造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产业链建设的组织领导。
来安县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抢抓光伏产业发展新阶段新机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创新驱动,推动产用结合,聚焦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以光伏企业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力争“十四五”末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
为了让来安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吸引人才“孔雀东南飞”,来安县持续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培训优质新能源项目。围绕现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推介,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并争取落地,进一实现上下游产业的政企共赢。
在完善强化产业链条方面,按照全产业链理念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隆基、晶科、东方日升等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汇聚整合上下游资源,完善高光伏玻璃、封装胶膜、背板材料等配套环节,进一步建设打造规模化、集群化产业生态。
在强化支撑保障工作方面,进一步落实产业配套政策,强化帮扶帮办机制。要全力以赴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推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围绕企业需求,制定帮扶政策,进一步聚集人才、资金、资源,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来安县在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方面,力度特别亲民有效,紧扣企业需求,与周边高校深入合作,精准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深化校企合作,为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持续提供智力支持。以创新平台和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育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依托骨干企业,造就一支工程技术、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成为滁州经济发展新三样】
对于滁州光伏产业的发展,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图强特别具有深厚感情。长期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和领导工作,他曾经挂职担任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助理调研员,他对来安的人文历史、文化掌故极其熟悉。
他动情地说,“醉翁亭是滁州的人文瑰宝,文化名片,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如今,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成为滁州经济发展新三样。
据悉,来安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批全国特色(轨道交通装备)小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8、2019和2021年,在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跻身前30强,分别位列第18名、第9名和第29名。2022年,开发区(顶汊功能区)实现全区经营(销售)收入50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8亿元、税收19亿元。
来安正全速建设,呈现“新面貌”。自2021年3月开展启动区建设以来,通过专项债、项目融资、财政保障等方式,总投资67.72亿元,累计完成启动区一期、二期的10124亩土地征收和1282户房屋征迁及安置。自2021年开始,来安县政府总投资约60亿元完成共计1万亩土地征收和1282户房屋征迁及安置,在新增地块12.9平方公里上,有序新建25公里路网、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3万平方米安置房、3座变电站、1栋污水处理厂、1座客运枢纽中心、1座资源综合利用处理中心以及绿化景观、综合管网、水利工程等,其中部分项目已于2022年6月投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薄云峰 文/摄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