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埠街:千年老街重焕活力
2023-09-22 12:30:28

瓜埠老街

瓜埠山下,一条条整齐的老街伫立在斜阳下,熠熠生辉;滁河河畔,一条晶莹闪亮的“玉带”从古朴典雅的古镇中穿过,波光粼粼;老街腹地,几只调皮的小狗在街头嬉戏打闹,渐行渐远……

千年古镇沉淀历史文脉

这里是瓜埠古镇,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始建于东汉元初六年(公元118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贯穿南北的古驿道必经之路。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瓜埠人,曾在此种瓜,后成仙而去,因此得名。

瓜埠古镇是南京市首批千年古镇之一,有着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沿着瓜埠东街往南走,就能看到“瓜埠老街”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牌坊上,回头还能看到不远处的瓜埠山屹立在街道尽头,街上的居民熙熙攘攘,生活节奏也随之慢下来。

走进老街,宁静而整洁,泛青的石板路延伸至滁河河畔,建筑墙面整体呈白色,能够看出刚翻修不久,但细细观察,仍能发现在白色下隐藏着些许斑驳,这些“胎记”也见证了岁月沧桑、历史变革;街角处,黄金葛爬满墙体,这一大片绿色给老街添上了不少生命的气息;路两旁,两排整齐的平房里生活着不少居民,有的经营些小营生,有的将这里作为他们一生的归宿。“原来的瓜埠街可热闹了,每到逢集,有很多人来这里做生意,以前想清静都是一种奢望。”一位老奶奶说。

“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走过瓜埠古镇留下的《渡瓜步江》。瓜埠的人文底蕴深厚,一直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对,骆宾王、韦应物、李白、苏轼等在这里留下了300多首华美辞章。老街两侧是随处可见的灯牌,这些诗词被印在灯罩上,给古色古香的老街添上了不少人文气息。

宁静又整洁的老街

千年古渡载史流芳

老街包括东街、南街、中街、北街、土街五条街巷,沿着东街走约莫十分钟就到滁河了。站在河边,整个老街和滁河的风光尽收眼底。秋日的老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如同名家画作,美轮美奂。

这里的瓜埠渡口是贯穿南北穿越千年的古渡口,和长江南岸的栖霞古渡口相互衔接,它和镇江西津古渡、扬州瓜州古渡并称“三大古渡”。在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秦始皇东巡就是从栖霞古渡横穿长江,驶入瓜埠渡口登陆,轼车回京的;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中,女主杜十娘就是在这里带着自己的百宝箱怒沉江底。这些传说故事给这个千年古渡口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近现代仍有军队及民众频繁使用该码头,新中国成立后,此处仍然为民众的主要渡口,现由于瓜埠已造瓜埠桥,使用率才逐渐下降。

站在老街尽头能够一览滁河风景

一条老街满溢岁月悠长之香

青砖、白墙、屋瓦勾勒出的老街是几代人的回忆。在东街一隅,两位老者正在下象棋,有些掉漆的老式木门上印着“理发店”三个字,“没人来理发的时候就会和朋友下下象棋打发时间。”店主说。像这样的店铺在老街里还有很多,他们都把重心放在生活上,没有城市里的忙忙碌碌和车水马龙,或许静下来才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美丽的滁河不仅见证了瓜埠老街的千年轶事,这里还有享誉全国的美食。这里有在乾隆年间就闻名的美食——瓜埠赖月饼,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瓜埠山寺院和尚赖月以亲手精制的月饼进奉,皇帝食后称美,赐名“赖月”。现如今,瓜埠赖月制作技艺已经入选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月饼也畅销至海外。除了月饼,六合瓜埠猪头肉也享负盛名,作为“江苏名特优”食品,瓜埠猪头肉凭借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一抿下肚的特点,成功跻身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名单。

从以前的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到如今交通逐渐便利,游客闻名纷至沓来,瓜埠老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旧历久弥新、焕发生机。

理发店里两位老人在下棋

新江北报记者 周润辰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