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策划打造,扬子晚报专业团队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形象“艾小雨”,亮相《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系列歌曲展演活动。
虚拟数字人“艾小雨”依托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金牌讲解员打造而成,“她”在活动现场向现场观众介绍了雨花英烈的事迹。
“艾小雨”先对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了介绍,她说,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目前已知姓名的只有1519名,绝大部分为无名烈士。雨花英烈牺牲时很年轻,例如晓庄师范学校石俊、叶刚、郭凤韶等十位烈士,都是当时的进步学生,年龄不足20岁,其中最小的袁咨桐烈士牺牲时年仅16岁。
“有70%的雨花英烈都曾接受过师范以上的高等教育。许包野是目前已知雨花英烈中学历最高的,在德国留学期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施滉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共产党员,1928年,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了历史硕士学位。”在介绍中,“艾小雨”生动的表情富有感情,她还说,雨花英烈中还有许多人家境富裕,例如郭纲琳就出生于江苏句容的一个大户人家。她在被捕入狱后给大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不能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的生命中”“我不能屈服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你”。像这样年纪轻、学历高、家境好的烈士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他们的伟大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具备重大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同样也具有重大的品牌价值。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红色文物、红色历史能够以立体化、多层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提升大众“沉浸式”观展体验,让更多年轻人深度体会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热血。
未来,“艾小雨”还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依托数字平台在导览、宣传、公众服务等方面提供各种类型的创新服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