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第四投反超!与两个月前的亚锦赛几乎一样的剧情。在9月30日晚进行的杭州亚运会男子链球决赛中,面对在该项目上拥有优势的西亚选手和日本选手的强力竞争,22岁的江苏链球小将王琦凭借第四投72.97米的成绩,帮助中国田径将这枚含金量极高的亚运金牌收入囊中。
少年老成,比赛中的王琦令人惊叹
杭州亚运会男子链球决赛,王琦第一投拿出了70.83米的成绩,显示出了不错的比赛状态。但在随后第二轮中,来自卡塔尔的选手阿什拉夫·赛菲便将第一名的成绩直接提升到了72.42米。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场边观战的教练杨美萍几乎就没有再坐下过。焦点全在王琦身上的她,要么是在场边握紧拳头紧盯着爱徒的一举一动,要么是把手拢在嘴边向着弟子大声喊话。而此时的王琦却表现得十分冷静,默默地复盘着每一轮比赛的细节。
“和亚锦赛时的情况差不多,(今天)我比得不是很满意。”赛后,难得能够打开话匣子的王琦复盘说,按照他的战术计划,自己应该是在前三投达到比较好的成绩,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后三轮,占据主动权,“就不用像亚锦赛时那样去追赶别人,我还是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惜战术没能执行成功。”
首次参加亚运会赛事,作为中国队“独苗”的王琦要面对各路高手的围追堵截。尤其是在卡塔尔选手成绩冲顶之后,需要临场改变作战计划的王琦,非但没有因对手的压力而慌乱反而更沉浸于自己的节奏。
“今天比赛其实压力不大,现场气氛很活跃,带动我也比较兴奋。”对王琦来说,“兴奋”这个词几乎就等同于“自信”。于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将个人成绩不断往前推进,直到第四轮他以72.97米的成绩,重新回到排名第一之上,并一直到最后锁定冠军。
整场比赛,王琦表现出了不属于一个22岁年轻运动员的成熟与冷静。而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在男子链球这个项目上,带领中国田径突围成功的原因所在。
亚运夺冠之后,一切继续按计划进行
从6月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突破75米大关,到7月亚锦赛获得金牌,再到亚运会如愿登顶亚洲之巅,王琦往前迈进的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这一年整体来说挺顺的。明年奥运会,还有全国纪录,争取一下。”赛后的混采区里,王琦“云淡风轻”的与记者分享着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江苏省运会时,当时还只有17岁的王琦就已经被国家队相中,多次希望把王琦直接带到国家队接受外籍教练的专业训练。这不仅仅是因为王琦表现出的实力与潜力,更因为中国男子投掷项目需要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要知道,四大投掷项目——铅球、铁饼、链球、标枪,中国男子一度成绩很好,在亚运会上还创造过包揽四个项目金牌的历史。但最近10多年,中国男子投掷项目却每况愈下,多哈和广州亚运会,中国男选手在四大投掷项目合计一共24块奖牌里,仅获得一银一铜。雅加达亚运会也仅仅只有两块银牌入账。
也正因如此,不断提升自我,一步步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王琦,如今不仅是江苏田径的骄傲,更是中国田径队内备受瞩目的运动员之一。
对此,一向对自己每一步成长规划清晰的王琦,也曾不止一次对记者说,“虽然,我现在在国内算得上优秀了,但是国际上78米以上成绩的运动员,一抓一大把,我这个成绩根本排不上号。要想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上有所作为,必须要达到80米以上的成绩。所以,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努力提升实力。”
“这次(亚运会参赛)经验很宝贵,大方向上我希望自己可以争取下一届蝉联。不过,饭要一口口地吃,我的下个目标首先是明年先打破全国纪录。”话说至此,想起心心念念的“80米”大关,王琦又补充说,“黄金联赛结束前,我也想冲一冲80米大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 黄啟元杭州亚运会现场报道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