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太空旅行”全网播放破亿,所以“科幻综艺”破圈了吗?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3-04 19:24:55

对于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而言,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法则。从《一站到底》到《最强大脑》,从《超级战队》到《超凡魔术师》,知识属性是一直是江苏卫视创新基因的有力佐证。2019年底,江苏卫视搭载“科幻科普”这一全新题材,重磅推出全新节目——《从地球出发》,给国内综艺开辟一条新边界,也为观众奉上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奇观和脑力风暴。

日前,该节目第一季完美收官,盘点一下:节目首播收视破一,索福瑞CSM35城达1.13%排名同时段第一,全季平均收视达到0.77%,微博主话题#从地球出发#阅读量突破4000万,抖音官方账号播放量达到7900万,全网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硬核科幻”串联“知识大秀”,

观众感慨“仿佛看了一季科幻大片”

《从地球出发》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江苏卫视、爱奇艺、抖音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天文科幻科普节目。它用“硬核科幻”串联“知识大秀”,带领观众驰骋想象、探索未知,求解谜团,开启一档电视科幻科普之旅。节目首创“科幻剧+科学说”的综艺表现形式,引入电影团队、科幻大咖、科普达人合力加盟,精心呈现若干段引人入胜的科幻大剧。有观众感慨:“看完一季综艺节目,仿佛是追完一季科幻电影,很是过瘾。”

《光明日报》点评节目道:“随着台、网、端合作的展开,其合作渠道、内容、角度、领域等都在迭代升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就是多平台协作的不断前置。此次《从地球出发》将合作提前到项目初始阶段,在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让台、网、端的合作真正由‘相加’到‘相融’。”

《琅琊榜》《伪装者》《疯狂外星人》……

他们的团队都来了!

《从地球出发》还是一档“众人拾柴”的节目:除江苏卫视出动顶尖制作力量外,幕后团队还集结了来自《疯狂外星人》《大圣归来》《琅琊榜》《伪装者》《九州缥缈录》等多档重磅影视作品的核心团队负责视觉特效;一整套班底的科学顾问基于逻辑角度,对剧本的最终呈现做出严谨规划;影视剧团队基于戏剧性角度进行拍摄、制作,让科幻剧部分更轻松、门槛更低,也更接地气;而科普课堂里的李永乐、袁岚峰、蒙克来等人,则是解读深奥科学原理,让科幻回归科学。为了这档节目,各个工种和环节都相互配合,在科幻与科学、现实与想象、深奥与通俗之间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节目主持人李响形象地把节目创作比喻为“装修房子”,科学顾问团队负责“画图纸”,编剧和演员组成的影视剧团队则是“施工队”,而最后的视觉特效则负责“软装”。可以说,正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才成就了《从地球出发》的光荣与辉煌。

《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坐镇,

让硬核原理“软着陆”

剧本创作方面,《从地球出发》有一整套班底的科学和科幻顾问,负责每一集故事里世界观的架构、梗概和科幻方面的把关,致力于打造科学大楼。拉兹,本名杨国梁,《科幻世界》杂志主编,也是节目科幻顾问团之一,他表示,“科幻经过在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现实状况。我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幻,知道科幻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一种对未来、对生活可能性的探索。我比较看重科学原理和科学逻辑,会涉及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我也希望把这档节目做得更轻松、门槛更低,也更接地气,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

在科幻类作品中,如何协调好“科学”和“科幻”的平衡,都是出品方面临的巨大难题。在发布会上,科幻剧主编剧张云霄就表示,他的团队与科幻顾问的意见分歧最多。比如某一集中会出现未来世界的一个虚拟物件,围绕这个物件能否通电,双方产生了争执。张云霄及其团队站在戏剧性角度,认为物件需要通电,并认为在未来存在很多可能性。科幻顾问则基于科学逻辑角度,认为该物件不能通电。磨合三个通宵后,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并对剧本的最终呈现做了全新规划。

这档硬核科幻节目也吸引了不少天文、科幻爱好者的关注。节目开播前,《从地球出发》联合九天微星公司、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举行的“瓢虫一号”卫星闪烁活动,那一串神秘莫测的莫尔斯码,便被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会员朱峰、刘浩成功“破译”。从综艺圈到天文圈,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破圈”。

科幻剧集原创,

让严谨叙事“趣味化”


不同于“画图者”的科学与严谨,“施工队”们更注重趣味与冲突。自开播以来,《从地球出发》便带领观众前往浩瀚宇宙,完成一次又一次奇幻而精彩的探险之旅:不仅在外太空成功种植红薯,还在太空舰上与外星人殊死搏斗;不仅穿行时空回到30年前,还能与不同宇宙空间的自己对话。一个个精彩而充满悬念的故事也让观众应接不暇。

作为“施工队”的先行者,首次试水科幻剧的80后青年编剧张云宵表示“挑战前所未有”:“如果是连续剧,那么设定一个世界观就可以支撑,但现在每期都是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剧,每一个都得既有故事性、还有科普性。”难度如何解决?一方面“倍速播放”,让节奏快起来,在最短时间内讲述完整故事;另一方面协调沟通、多方协作,用可视化语言呈现深奥科学原理。

作为“施工队”的主力军,加盟这档节目的演员同样压力巨大。在演员张俪看来:“科幻作品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进行无实物表演。虽然很难,但我觉得对于演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档简单的综艺,更是一种能量的传播,我们非常希望观众可以很具象地感受到我们的表达,我要把我所有的表演能量都用在这档节目的作品里。”

为了做好抗击疫情宣传,《从地球出发》节目组邀请张俪、马苏、黄奕、乔振宇、戴娇倩、蒲巴甲、刘琳、郑繁星、刘萌萌、王雨等几十位明星录制加油视频,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鼓劲,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将远科学拉近,

李永乐等科普大V带你探索星辰大海

月亮对地球有怎样的影响?人类是否这能开启时间旅行?如何应对平行宇宙间的自己……由李永乐、袁岚峰、蒙克来等人开启的科普课堂,则再次将科幻落脚到科学。在带领观众徜徉于瑰丽视效空间的同时,寓教于乐,普及科学知识。作为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李永乐参与了每一期的科普课堂。他用有趣味的生活场景结合科学,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解读科学。他表示:“这档节目以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剖析科学,让普通人也能了解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了解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满足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明白,科学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节目的科普元素也获得众多好评。国家广电总局官网发文称,“近日,国内首档科幻电视节目《从地球出发》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天文热。它以‘科幻剧+科学说’的生动方式,实现了对科学知识的大众化、可视化、通俗化、趣味化传播,将传统媒体的优良制作与新媒体的精准传播结合,是媒体融合制作和传播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人民日报》在12月30日刊登文章《激荡我们的探索之心》中也指出:“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将科幻落脚到科学,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注入科学知识。”学习强国APP以《国内首档天文科幻科普节目<从地球出发>将远科学拉近》为题推荐节目;《光明日报》也发文《策划合作前置,将资源相加变成了优势相融互补》点赞江苏卫视的创新之举。

为“拉近”科学,《从地球出发》还联合九天微星推出“与地球合影,为地球加油”活动,上传照片,便将获取瓢虫一号卫星合成的“你和地球的合影”一张。之后,10名幸运观众的照片会被传送至距地面547公里高的瓢虫一号卫星屏幕上,由卫星搭载相机拍摄真实的“与地球合影”照片。

从首集《危月夜》中的带月亮“回家”,到《逆时旅人》中的穿梭时空;从《倔强的红薯》中成功在外星球种植红薯,到《寄宿者》中与外星人的殊死搏斗……十个科幻故事、数十个科学原理,江苏卫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凭一档《从地球出发》完成国产科幻的“进击之旅”,带领观众探索了无尽的星辰大海。尽管“太空旅行”第一季已落幕,尽管这一季节目还有很多改进之处,但科学探索永不止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