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妈妈款”的珍珠,如今却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与此同时,珍珠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的涨幅更让不少商家直呼“太离谱”。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的热销珍珠品类涨幅达80%,海水珍珠更是翻倍增长。
怎么看这波“珍珠热”?珍珠价格是否能一直保持高位?
价格“飙涨”
它,是“珍”的卖爆了
“一串同等品质的10mm—12mm尺寸的澳白珍珠项链今年价格能达到30万元,此前大概在10万元到15万元之间。”河南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杨佳从事珠宝行业多年,她用“前所未有”形容今年珍珠行业的涨势。
除了澳白之外,受市场认可度高的8mm—8.5mm点位的日本Akoya珍珠项链,前两年的价格不会超过1.8万元,今年的起步价在3万元,涨幅接近70%。此外,孔雀绿的大溪地黑珍珠价格也几乎翻了一倍。这种上涨的态势也从海水珍珠一直蔓延到淡水珍珠。
作为国内最大珍珠产地,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拥有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在当地规模最大的华东国际珠宝城,今年以来,市场的客流量同比上涨四成,很多产品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商家们的关门时间也从傍晚延迟到了深夜。线下交易火爆,线上交易同样热闹。当地的100多个直播间从下午开始一直要播到深夜,每天直播近7000场,最好的时候一个直播间一天能卖出上千单。
“今年的珍珠行情特别好,母亲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柜台前全部挤满了人,很多款式都卖断货,一天销售额能到几十万元。”华东国际珠宝城内某门店的工作人员透露。正是有了这个经历,现在商户都提前几个月开始备货,毕竟“好货难求”。
珠宝城创新发展部经理袁小鹏也佐证了珍珠行业价格的上涨。据其介绍,涨幅最大的是大溪地黑珍珠,其次是日本Akoya珍珠,澳白则长期处于价格高位。而淡水珍珠在这一消费趋势的带动下,价格也水涨船高。
供不应求
珍珠产业整体爆发
为何今年的珍珠价格出现“飙涨”?业内人士认为,供不应求是珍珠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袁小鹏分析称,从供应端看,受大环境影响,珍珠产量过去几年并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一方面,海水珍珠对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生产周期长,本身产量就少。对于来自消费端的一些刺激,产业链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另一方面,淡水珍珠产量下降主要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淡水珍珠的培育需要养殖户大量投喂肥料,导致大片水域被污染。国家为保护环境出台了一些政策,限制与规范珍珠养殖产业。伴随一批不符合生态标准的养殖场被关停,珍珠产量也随之下降。
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珍珠产量在100万公斤左右,2021年下降到80万公斤,2022年下降到70万公斤。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者对珍珠的需求逐年上升,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以前被视为“妈妈款”“土味”的珍珠,渐渐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业内人士分析,相对其他品类的珠宝来说,珍珠价格区间比较灵活,且性价比较高,年轻人入手珍珠的门槛不是特别高。同时,在珍珠设计上,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更加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现在,不仅年轻女性愿意消费珍珠,年轻男性群体也愿意消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日本,有珠宝商还针对男性人群推出珍珠消费的营销活动。
价格高位只有两年?
理性消费不能忘
席卷而来的“珍珠热”是泡沫,还是风口?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物以稀为贵。淡水珍珠属于养殖技术较为成熟、养殖周期短的品类,对养殖条件的要求也不苛刻,是完全可再生资源。考虑到今年珍珠价格上涨后,养殖户会抓住机会扩产,淡水珍珠的价格高位可能只持续两年左右。而海水珍珠养殖周期往往更长,养殖成本更高,更加依赖自然环境,加上海水珍珠的产地主要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因此无法从长远角度预测珍珠的供应链走向。
袁小鹏表示,从目前的行情来看,珍珠还会有所上涨,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产品,但是涨幅趋势不会太高,属于正常的市场行情波动。
业内人士建议,如今的珍珠市场虽然火热但消费者还是要理性对待。如果预算不足也可以选择国产的淡水珠,虽然在耐久性上无法和海水珠相比,但是产品的光泽和圆润度都很不错,日常佩戴性价比较高。
(综合自央视财经、环球网、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