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王士祯的文学反转
2023-10-27 17:35:44

《曾许人间第一流:古代诗人骚客的激荡人生》 彭 敏 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7

由于蒲松龄小有文名,客户常常待以殊礼,渐渐地也结识了一些达官名流。不过这些上了点级别的官员,都够奇葩的。比如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一位正三品的地方大员,竟然想花一笔钱收买蒲松龄的《聊斋》书稿,然后冠上自己的名字发表。

而当时的一位文坛宗主,蒲松龄和他交往的过程,堪称史上最反转的抱大腿事件了。

王士祯这个名字,今天只有古典文学研究者偶尔会用到,大众知名度基本为零。可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那就是文坛宗主,而且官还做得很大,是刑部尚书。如此人生赢家,本不会和蒲松龄有任何瓜葛,但是别忘了,有个东西叫“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蒲松龄做了50年的家庭教师,光是在大客户西铺村毕家,就待了30年。

王土祯和西铺村毕家是世代姻亲,时常走动。这一年,王大人又来到毕家,一个怯生生的身影出现在房间角落里。“你就是毕老爷经常提到的蒲先生吧?我读过你的小说,写得挺有意思!”蒲松龄没想到这么大的人物这么和蔼可亲,于是他大着胆子上前聊了几句。

从此,在和文朋诗友聊天时,蒲松龄有意无意提到王大人的次数明显增多。在蒲松龄看来,王大人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存在。

“名浮天地窄,才横渤澥小。”才华杠杠的。

“眼中辽海阔,胸次点尘无。”气度没的说。

“虽固隔尘情,梦中常独往。”知道你忙,我到梦里去找你好了。

“遥忆黑头已珥貂,相逢快语彻清宵。”相处的点点滴滴,就算过了十几二十年,还历历在目。

蒲松龄和王大人,其实一辈子也就见过一次而已。

邀请大咖云站台撑场子,是很多小咖的梦寐以求。随着《聊斋》的写作持续推进,在蒲松龄心中,这个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请求发出,王大人没有立刻回复,而是隔了两天才装作突然想起来,抛出这么一段话:“《聊斋》写得的确不错!不过找我写序的人有点多,我其实早就封笔了。我也许会为你破例一次吧,不过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看情况呗。”

偶然的一次邂逅,让蒲松龄一生回味那交汇时互放的光亮。可在王大人心里,不过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日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罢了。

王大人一生给很多书写过序,把作者夸到天上去,但不包含那本默默无闻的《聊斋》。

在王大人自编的文集里,可以看到他和很多朋友之间的书来信往,这些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但,尽管王大人也给蒲松龄写过几封回信,这些信件却没有被收进文集里。身居要职的文坛领袖和无名文青的故事,也只能如此收场吧。

让王大人和蒲松龄都没有想到的是,几百年过去了,“王士祯”这个在蒲松龄眼中“大地尽瞻仰”“光芒亘万丈”的名字,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里。反倒是当初那个一生潦倒的无名文青,成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

顺便说一句,其实王士祯也没有被完全遗忘,他有一首随手写成的读后感,他自己虽不甚看重,在后世却经常被引用: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是的,这首诗的题目,叫《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研究者们谈到《聊斋》在创作之初受到的评价时,都要把这首诗拉出来站台,久而久之,竟成了王大人的代表作。

彭敏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