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一碗生姜红糖水让阳气温和生长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3-07 22:56:02

惊蛰已过,春日当来。每年四季交替的时候,就该复习《黄帝内经》了,其中蕴藏这很多古人的养生智慧。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向大家讲解一下春三月的养生知识。

春三月,阳气为“少阳”

图源 视觉中国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阳气冬至开始从地底升起,万象更新,此时是春回大地之时。农历二月,正在《黄帝内经》“春三月”中。我们可以形象的把春三月看作种子经过“冬三月”的蓄积能量,顺着春天生长的力量破土而出的状态。

这时候的阳气,中医称为“少阳”、“一阳”,是说天之阳气尚弱,需要细致呵护。但是这时候的阳气虽弱,但是升发的力量确是一年最强的。我们在春天也需要顺应天地升发我们的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一年的轮回,所以春天阳气升不好,这一年都会受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早起饮一碗温温的生姜红糖水

图源 视觉中国

那怎么升好阳气呢?《黄帝内经》教我们要“夜卧早起,广步于亭”。在日出的时候就要起床,最迟晚上11点也要睡觉了,晚上是阳气收藏的时候,身体会为我们蓄积能量。早晨是一天里的春天,顺着一天当中阳气升发的时候,我们的代谢会加快,气血就能调畅,面色会变得红润,哪来“春眠不觉晓”呢?

早起我们可以喝些温温的红糖水,少放些生姜,让阳气温和地生长。另外,春天也可以适当服用些辛味的食物,比如说韭菜、春笋等,春饼就是春日里食辛的典范。但如果见到上火的情况,则应少食。

倒春寒,要注意护好阳气

春天的阳气是刚从透到地表的那种,像日出,也像初生的婴儿。这时虽然它的生长势头特别旺,但是阳气的总量还不像夏三月那样充盛,因此要时时刻刻护卫住我们自个的阳气。

保护好春天的阳气,首先就是不能受寒。一到春天,大家就会想着减少衣物,实则不然。这时候的衣物应该以保暖而方便穿脱为主,一旦感受了寒气,阳气升发的力量就会被遏制住啦。

今年提早发生了倒春寒的情况。这点在新冠肺炎疫情上也有体现,很多人出现了寒湿的情况。而对于冬天能量没有收藏好的人,春天升发的势头也不够,所以这段时间上火、失眠的人群会很多。

多酸或多甘,因人而异

图源 视觉中国

春天应该“减酸多甘”还是“食酸补肝”,这是历来争议的话题。

对于常人来讲,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妨碍阳气的生长,因此应当少食用。同时,甘味能滋养我们的脾胃,脾胃属土,土气充盛才能覆载万物,化生万物。

春天阳气升发的势头本来就很猛,而对于那些本身肝气郁结、容易恼怒的人群来讲,随着春天阳气升发,其自身的木气会形成病理性过亢,使得脾胃的功能减退,出现胃口差、大便不调的情况,这也是多食用甘味的原因。

但如果出现肝虚的情况,出现了咳嗽、皮肤干燥、疲劳乏力、眼睛酸涩、腿脚抽筋,也可以适当吃些五味子、香橼、乌梅等酸味食物药物。

现代人熬夜的偏多,阳气往往容易浮在外面,从而冒痘痘、口腔溃疡长期不好。这股浮阳会顺着春升的力量继续上升,正因酸味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所以能把浮在外头的阳气收拢回来。总之,我们得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选择。

通讯员  朱彦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