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常州西夏墅村民共话梅林村集聚点建设
2023-11-19 18:38:24

依水而建,多座崭新的农宅错落排开,梅林居民集聚点外墙上的梅花图案,已勾勒出轮廓,预计今年底,一期96户农宅将全部建成。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民主协商、村民议事,妥善解决了在居民集聚点建设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梅林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部,区域面积9.17平方公里,辖35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人口约7000人。近年来,梅林村立足资源禀赋,聚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居民集聚点建设等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时,新北区、西夏墅镇人大代表,梅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小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当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沉浸式”参与村委治理,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落地落实。

聚焦基层公共事务,打造村民议事平台。2021年以来,吕小燕在接待群众过程中发现,咨询居民集聚点建设的村民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周边乡镇没有具体案例参考,村民对居民集聚点建设选址、房屋质量、环境管护等问题有很多顾虑。总有村民提出疑问:“在我们农村地区建设居民集聚点,房屋的质量能做好吗?后期会不会出现环境没人管的问题?”吕小燕积极回应村民诉求,打破思维定式,将居民集聚点建设的过程化为一次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首先,她将居民集聚点建设这一项目纳入村民自治内容,引导基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民主的方式解决推进的问题。通过“人大代表接待日”“村民议事联席会议”,让村民充分了解居民集聚点如何建设、商议村民参与条件等。项目启动后,由党总支牵头,组建了居民集聚点建设村民理事会,全面推行“党总支+理事会+村民”三位一体的治理和服务体系。同时,在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收集问题后,吕小燕联系镇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与村委会、理事会、村民代表共同召开村民议事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居民集聚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协商处理、及时向上汇报,实现事务“短平快”受理,大大提升了村民对村委事务管理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全面完善议事规则,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在注重吸引更多村民参与的同时,吕小燕也注重探索不同环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居民集聚点项目,打造具有完整链条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当居民集聚点项目启动建设时,周边不少村民开始担忧:“在村里建设居民集聚点,会不会产生损坏道路、噪音等问题。”吕小燕发挥村民主体参事议事作用,广泛收集村民“金点子”。在镇相关部门、村委会、理事会以及村民代表的群策群力下,决定开展居民集聚点一期试点建设,打消村民对于居民集聚点的疑虑,为后期开展居民集聚点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在村党总支以及参与村民的支持下,很快推选产生了“居民集聚点建设村民理事会”,项目也于2022年10月顺利开工。

激发村组自治活力,探索基层治理路径。随着项目开工建设,在理事会的努力下,居民集聚点项目的户型、绿化、基础配套等很快通过了意见征询以及行政审批等工作,随着集聚点项目深入推进,新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在联席会议上,有村民提出:“随着项目建成,居民集聚点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就目前农村长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长期维护居民集聚点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大问题。”问题一环扣一环,吕小燕尽管想出了目前数量较少时由村委代管,后期住户增加后纳入成立村民自治组织的想法,但这样一来村集体的长效管理费用将大大增加。随后,吕小燕发动人大代表和理事会共同开展意见收集工作,涉及到后期的人居环境问题,村民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自发为理事会出谋划策。后经召开多次协商会议,决定采用“立规矩、常评比”的措施来提升集聚点的自治水平。一方面依法制定集聚点自治章程、居民集聚点环境保护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将制度挨家挨户的发放宣传到位。同时由理事会开展家庭环境卫生考核,“一户一档”设置考核台账,强化考核奖惩,推动村民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由村干部、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评定小组,采取集中评比、不定期抽查、邻里互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评比,并以“红黑榜”形式进行公示,激发村民主动性。

从“一家参与”到“多方协商”、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在治理过程中,吕小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让各种意见、建议、愿望、诉求得以充分合理的表达,从而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正是这样,不仅促进村民之间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和谐团结,为基层自治打好了基础,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梅林村落地生根。

通讯员 吴佳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