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陈柏年)为期三天的“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 11月18日至20日在朱自清的出生地江苏省东海县举行。这次活动由连云港市朱自清研究会、中共东海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朱自清的孙子朱小涛,北京大学教授王超逸,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新华日报原副总编、江苏省报纸副刊学会会长金伟忻、江苏省作协原巡视员、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朔、《中华文化》杂志总编陈德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院院长王晖、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姜建、江苏著名作家陈武、许卫国,朱自清研究会理事等80多人出席了纪念活动。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4岁以后随父母离开家乡到扬州生活与学习。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文化崛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有着远大理想与目标的一位文学家、教育家。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被毛泽东主席大加称赞。
与会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切入,高度评价朱自清先生在诸多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化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对朱自清治学精神、人格魅力的崇敬之情。认为朱自清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家,他出生并成长于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期,形塑了朱自清江海交汇的人文涵养底色,行走在觉醒时代的人格底色,学贯中西的跨文化底色,意在表达自我的语言底色。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散文写作,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现代风格,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他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领域都有着精深的造诣和很高的建树。他的标准与尺度,他的知识分子风骨,是值得珍视的人文传统。他是有着坚定民族气节的战士,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纪念缅怀朱自清先生,阅读研究朱自清的作品,对于当下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像他那样,在创作中坚守人民情怀,保持为文和为人的统一,讲真话、写真情,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与会者认为,在当下,要将朱自清先生的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利用、传承,让朱自清从书本中走入现实,创新朱自清的研究方法,与时俱进,与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有效对接,将朱自清的爱国情操与自我提升自我形塑的进取精神与完美人格,通过网络传播、舞台影视、校本教材等形式,深入千家万户,为创建东海文学之乡奠定扎实基础。
活动期间,大家还到朱自清故里东海县的羽山古文化遗址、东海历史文化博物馆、朱自清文化园、朱自清中小学、彦涵版画院、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海水晶博物馆、东海水晶城等场所进行文学采风,亲身体验朱自清故里东海县二千多年的郡县文化史与质朴刚毅的人文风貌。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