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靓才话无锡”之滨湖区“旋里”人才专场访谈举行
2023-11-23 09:40:36

“旋里”人才,即为返乡人才。无锡是爱才敬才、求贤若渴的城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多年来,无锡致力于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高地,以非凡的胆识和迷人的魅力吸引八方来“才”。这其中,不仅吸引了许多海内外他乡人才向“锡”而来,同时也吸引了在国外省内外求学的无锡籍人才返“锡”扎根,他们共同组成了“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近日,无锡人社部门邀请了8位无锡籍在外求学后返回无锡、来到滨湖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人才,分享交流他们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故事。

宜兴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现任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无锡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通用技术研究室抗辐射设计工程师。

宜兴人,医学博士,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现任无锡九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手外科副主任、科教科长。

无锡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现任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主持人】

首先,请四位做一个自我介绍。

【周浩杰】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访谈活动,我叫周浩杰,宜兴人,现任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同时,我也带领团队在江大科技园创业。

【张黎莉】

大家好,我叫张黎莉,我是无锡人,现供职于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通用技术研究室担任抗辐射设计工程师。

【赵刚】

大家好,我是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的一名医生,我叫赵刚,宜兴人。目前主要担任科教科的科长和手外科大科的副主任职务,从事临床和科研密切相关的工作。

【丁云龙】

大家好,我叫丁云龙,我生在无锡、长在无锡,现供职于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主持人】

四位都是出生成长在江苏无锡,也都赴外求学,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无锡工作生活,可以说一说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吗?

【周浩杰】

我出生在宜兴,小学、中学都是在宜兴度过的。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无锡轻工大学,后来去北京读硕士、博士,博士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我在北京待了20年,北京是首都、是大城市,各方面条件和资源都非常优越。但作为一个江南人,我还是眷恋我们的江南盛地,后来我如愿回到无锡工作。

【张黎莉】

我在无锡长大,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无锡读书,上大学去了北京,一直到博士毕业。和周教授一样,我求学生涯的近半时间在北京度过,北京固然很好,可惜不是我的家乡。故土难离,博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无锡,这里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有我的亲人,更有好的人才政策。

【赵刚】

我和周教授出生在同样的地方,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我出生于宜兴徐舍的农村,从小在那里长大,直到高中毕业,上大学离开了宜兴。求学生涯从本科到博士,经历了三个城市,镇江、南通、苏州。无锡城是我小时候就十分向往的地方,我喜欢这里,选择留在无锡。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所学专业,在位于滨湖区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骨科医院,找到了用武之地。

【丁云龙】

很高兴今天在我的家乡马山拈花湾开展这样的活动,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马山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马山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省城南京、英国埃塞克斯学习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多年在外学习生活,见到许多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城市,了解了许多不同的文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也总是下意识地与无锡进行比较。慢慢地我听到自己的声音,那就是:我更喜欢江南无锡。毕业后,我选择回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无锡。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主持人】

各位讲的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四位都在无锡长大,你们青少年时期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

【周浩杰】

说到青少年时期,“贫穷”刻在了我脑海里。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当年我的家里的确很贫穷。在读初中以前,我记得家里一周才能吃上一次肉。那会儿最富裕的人家,也不过存款万元,是“万元户”。但大家都知道,宜兴是院士之乡,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也特别热爱看书,常常“偷书”看。虽然我是一个农村娃儿,但我出生在老科学家周培源的故里。我曾经拿到过周培源设在本地小学的奖学金,金额是500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500元是一笔巨款。因为买不起书,我还经常到周培源故居“偷”书看。对科学与人文的启蒙,主要来自于培源故居的小图书馆。

【张黎莉】

我也来说说。回望我的青少年时期,可能没有那么缤纷多彩,学习是永远的主旋律。高中时期,那更是作业写到笔断肠、考试多到心发慌。尤其是那起伏的成绩与排名,常常让我一时犹如身处蠡园烂漫的春光里,心花怒放,一时又冷不丁掉入数九寒天的冰窟窿,来了个透心凉。但也是高中时期,我非常幸运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小伙伴,我们相互竞争又互相勉励,一起度过了那段当时觉得非常艰难、现在想来非常值得的美好时光。

【赵刚】

家乡的印象始终绕不开那清清的河水,我们小时候吃的、用的水都来自我们村的清水河,我们的村子也因此得名,叫清水村。最开心的是放暑假,所有的下午几乎都是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泡着的,摸鱼、摸河蚌、摘菱角,打闹戏水,直到太阳落山,父母喊吃晚饭才不得不爬上岸,此时双手双脚的皮都已经泡得发白了,美好的记忆始终保存。

【丁云龙】

青少年时期的我对马山湖光山色印象特别深刻,美味的太湖三白和雄伟庄严的灵山大佛,是小时候关于家乡最深刻的印象。即便后来因为开启新的学习生涯,我离开家乡来到了南京和英国埃塞克斯生活,我也始终不能忘记家乡的美景和美味。今天来到拈花湾,我们马山最诗意、最美妙的地方,一仰头,仿佛就能闻到空气里特别熟悉的味道。这种感觉真好!

【主持人】

儿时的时光似乎历久弥新,现在各位又回到了家乡无锡,来说说,为何选择回到无锡?目前在哪里就业创业?

【周浩杰】

老家在宜兴,来无锡读大学之后,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里。读硕士、博士和参加工作,让我在北京待了整整20年。但我还是选择了无锡,因为无锡有家的感觉。目前就业和创业都在滨湖区,我在江南大学工作,创办的企业在江南大学科技园。我在无锡成家了,爱人是宜兴人,我们高中三年同学,本科毕业三年后,爱人放弃高校教师的工作赴北京和我团聚。博士毕业后,我们把家安在无锡,但是因为工作需要,我还是以北京为主,一直聚少离多。从恋爱到结婚,一路走来,我很感恩爱人的陪伴,感恩她对家庭的付出和对我事业的支持。

【张黎莉】

博士毕业后,经过多方面考量,我最终决定回无锡。一方面是思乡情结。在北京,尤其是像现在临近中秋团圆佳节但无法回家的时候,对王维的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深有同感。而现在,我回到了无锡,每一个团圆佳节,我都可以陪伴在父母的身旁。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无锡与我的职业规划十分契合。从本科到博士,我的专业方向都是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相关,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一些研究基础。近几年,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是无锡的重点产业。因此,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投身集成电路行业,希望将来能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做出一点成绩。

【赵刚】

无锡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充满了温情和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一眼你便会爱上这座城市。我的爱人是无锡人,出身在无锡北塘区,她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都在九院工作。我们都很喜欢九院的工作氛围,九院为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舞台。作为一名手外科医生,能用我的双手为病患带来希望解除痛苦,我感到很欣慰。我和爱人都很喜欢无锡这个不算太大但也不小的城市,我们已生有两个孩子,我们甚至已经在为两个孩子规划未来,希望他们未来继续扎根在无锡,为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继续贡献力量。

【丁云龙】

无锡曾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几年前又成为GDP万亿城市,如今“465”产业布局让无锡的未来更值得期待。我在英国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无锡。回国后,我先到期货公司,从事期货投资的工作。经过仔细考量,我萌生了参与实业的想法。不再满足于坐在写字楼,而是要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工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业到任何时候都是要脚踏实地长远发展的。2012年,我加入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位于滨湖区马山五号桥工业园,主要专注于换热器和换热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服务。2022年11月,公司于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启了方盛股份发展道路上的新纪元、新篇章。

【主持人】

各位回无锡工作有一段时间了,想问问各位对无锡的人文环境、人才政策、人才服务有哪些印象体验?

【周浩杰】

无锡人文环境非常优越,风景名胜不胜枚举,惠山古镇、鼋头渚、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梅园;更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包括无锡大运河、阖闾城遗址和鸿山遗址等。人才政策方面,之前了解到2009年无锡“530”政策和2010年江南大学的人才引进政策。如今,市级层面的“太湖人才计划”政策和滨湖区的“滨湖之光”人才政策更是力度越来越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很强,鼓励激励作用很大。在人才服务方面,我们创业团队享受到了大学生的各种补贴政策支持,得到市、区两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励与投融资支持,落地企业时的办公场地、落户支持、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全系列服务都很给力、很周到。从我与人社等各部门的接触来看,我觉得无锡的营商环境真的很棒,针对人才各种服务值得点赞。

【张黎莉】

无锡的人才政策可以说是非常给力的,涵盖了经济资助、出行优惠以及文旅优惠等多个方面。就我个人而言,我享受到的生活补贴、购房补贴极大缓解了就业初期的经济压力,助力我实现了购房的梦想。文旅优惠使我可以在工作之余畅游锡城各大景点,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沉醉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之中。

【赵刚】

在无锡生活这些年,无锡的科技人才方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最直观感受是科研院所遍地林立,高新技术的发展惊人。同时,这几年“无比爱才锡望您来”的人才政策,也给了我们无比优厚的条件。像我们团队就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资助经费1000万,“双百”拔尖青年医学人才项目,资助经费60万,这些政策的支持让我们青年人充满激情和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信念深入人心。

【丁云龙】

谈到无锡的人文环境,就不得不提它独特的工商文化,是无锡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千年江南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至今,烙印在无锡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明代东林学派的“实学”,还是20世纪民族工商业的“实业兴邦”,到改革开放后的“苏南模式”,无锡人顺势而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都令人敬佩。可以看到,无锡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汲取了发展的不懈动能与强劲底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除了人文环境,无锡各类助企惠才政策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针对来锡的高校毕业生,政府贴心地提供租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支持、应聘实践补贴和交通文旅服务,从方方面面为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降低生活成本,给予他们在工作起步初期的各项支持。滨湖区政府出台的“滨湖之光”人才计划,从单位人才引育支持到创新创业平台支持方面,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帮扶政策。未来,我也相信,无锡能以更好的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工作在无锡,生活在无锡,最后能扎根在无锡。

【主持人】

感谢四位的分享。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崇尚乡贤“告老还乡”、游子“叶落归根”的传统。它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有利填补思乡情怀,更在于反哺家乡、回馈桑梓。在这一点上,四位都做出了努力,也希望各位今后多为家乡作贡献。再次感谢各位!

戴芸,女,无锡人,本科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现任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唐宁,男,无锡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现任江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讲师。

邵玟汐,女,无锡人,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法医学、人类学双专业。现任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办事处组织人事科科员职务。

黄琪,男,无锡人,江南大学以及英国桑德兰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无锡比格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主持人】

有请戴芸、唐宁、邵玟汐、黄琪四位嘉宾入座。请四位做一个自我介绍。

【戴芸】

大家好,我叫戴芸,是无锡东绛人,现在在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百名靓才话无锡”访谈活动。

【唐宁】

大家好,我叫唐宁,我是马山人,毕业后回到家乡无锡工作,目前是江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的一名讲师。

【邵玟汐】

大家好,我叫邵玟汐,我也是无锡人,现供职于滨湖区荣巷街道办事处,在组织人事科工作。

【黄琪】

大家好,我叫黄琪,我也是无锡人,毕业后回到无锡工作生活,目前担任无锡比格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主持人】

刚刚听各位介绍,都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想必小时候在无锡生活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戴芸】

没错,我是土生土长的东绛人,小学和初中均在百年老校、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就读。青少年时期,给我最难忘的记忆就是赶集。在那时,还没有太湖新城,东绛也没怎么开发,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项目,也没有综合体、大超市等发达的商业体。赶集,就让人很期待。每月固定的几天,许多小商贩就会在街道两边摆摊,商品琳琅满目,可以满足当时人们的各种需求。我还非常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买了很多扎头发的头绳,那天非常高兴,到现在我还记得头绳的颜色。每次去赶集,我都会吃一碗豆腐花或者小馄饨,很开心、很幸福。现在我们的城市发展的很快,物资不再匮乏,商店到处可见,赶集已经成为了历史,也成为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主持人】

一碗豆腐花、一碗小馄饨......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就浮现在脑海里了。有句话说:“永远无法忘怀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在戴芸这里得到了印证。谢谢你分享了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接下来,请唐宁来说一说。

【唐宁】

我在马山中心小学读书,中学考上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马山是一个半岛,境内诸山脉脉相连、竹木成林、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我在这里度过了惬意的少年时光。我从小比较喜欢阅读,闲暇的时候我读了很多有意思的书,青少年时期养成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为我大学期间做学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期间,花了不少时间打辩论赛和组织相关的社团,锻炼了思辨能力,这些对于现在做学术研究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唐宁在少年之时就表现出了做学问上的兴趣和天赋,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家乡马山赋予你许多天然的养分……邵玟汐也是无锡人,家乡无锡有让你特别难忘、特别留恋的事吗?

【邵玟汐】

我小时候生活在南禅寺对面的小巷子里。小学在侨谊实验小学,中学在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去加拿大读书。由于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在中国过年。青少年时期最难忘的是11年级的时候,当时我们整个年级只有6个中国留学生,大家来自中国的天南地北,有石家庄、也有香港的朋友。大年夜那天加拿大是工作日,要正常上学,我们就自己做了家乡的特色菜,我做的是无锡油面筋。之后把菜带到学校食堂和大家分享,凑成一桌“年夜饭”,拿着手机围在一起看“春晚”,倒计时的时候正巧是我们吃中饭的时间。期间会有外国同学好奇地问我们,我们就会给大家科普中国农历新年,也会邀请他们尝一尝中国菜。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让我们能够自信地分享中国故事、中国习俗,宣传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

【主持人】

邵玟汐刚刚讲到的“年夜饭”,是多少“小留学生们”心心念念的一顿大餐。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也请黄琪来说一说。

【黄琪】

那我就分享一段中学时期的趣事吧,记得当年初中门口有一家味道非常好的炸串,甜辣甜辣的滋味,总是吃不够。但是当年的我零花钱有限,每次只能“”浅尝辄止”。我记得很清楚,当年还立下“宏愿”,以后长大了有钱了一定要一口气吃个饱。后来去过很多城市,也吃过各种各样的炸串,但再也没有找到记忆中的味道。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记忆中家的味道。

【主持人】

是不是后来吃到再好吃的炸串,都不敌当年的那个味道?味蕾的记忆会告诉你,哪里是家乡。各位在无锡长大又都离开无锡去别的城市上学,我想问问,与家乡相比,大学所在的城市给了你什么样的体验?

【戴芸】

我大学在苏州就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既是经济发展高地,也是文化旅游胜地。在苏州,我不仅完成了我的大学学业,更是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主持人】

是不是可以说,苏州没有留住你,还是因为咱家乡无锡好。唐宁是离开了大陆,去台湾岛读书了,是吗?

【唐宁】

博士是在台湾新竹读的。从面积和人口来讲,新竹是个很小的城市。但新竹是台湾的科技中心,新竹科学园区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产业,例如台积电、联发科和联电,这里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中心。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的话,新竹是一个工程师,低调务实,稳健进取,和无锡的城市气质似乎很契合,集成电路产业也是无锡的支柱产业。

【主持人】

的确,这些年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得很好。邵玟汐是十二、三岁就去了国外,来说说你在国外的感受吧。

【邵玟汐】

大学在加拿大多伦多就读。多伦多的纬度和我国东北哈尔滨接近,冬季最冷的时候会达到零下30-40度。作为从小连雪都见得比较少的无锡人,在多伦多的这么多年,我经历了各种冻雨、暴风雪。多伦多是一个融合各类不同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留学期间,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到他们国家的不同文化,也体会到和国内不同的教育方式,督促我独立成长,也让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看问题。

【主持人】

玟汐少时离家求学,找到了更优秀的自己。黄琪也来说一说吧。

【黄琪】

我本科就读于常州工学院,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在常州的四年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习生活。硕士期间我来到了英国桑德兰大学,在异国他乡,我体验到了和国内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特别是变化多端的天气,在英国大家见面总是以天气开始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作为开场白。英国的一年,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学习到了各种新的知识。

【主持人】

谢谢各位的分享。各位最后都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生活,接下来,想请各位聊一聊,为何选择回到无锡?目前在哪里就业创业?

【戴芸】

首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我有家乡情结,我很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有我成长的痕迹和记忆。其次,无锡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城市建设都非常出色,而且经济发展也很好,对个人来说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不管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还是从发展前景考虑,我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无锡。我现在在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主要分管学校宣传、德育、退协、创建等工作。

【主持人】

选择家乡,只因家乡真的好!唐宁呢,回无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唐宁】

在找工作的时候,回家乡一直就是我的第一选择。目前任职于江南大学商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江南大学有着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学院也有很好的政策支持青年老师的发展,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是我十分满意的选择。

【主持人】

愿江南大学成为你成就事业的舞台!邵玟汐呢?去了那么遥远的地方,最终还是回来了,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邵玟汐】

2020年,正值全球疫情高峰期。6月份,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人民的生活也逐步回到正轨。但是海外疫情正是爆发时期,各类物资开始紧缺,海外的政府对此选择的却是“躺平式”管理,加拿大政府甚至出台政策,老龄的高危患者不允许进入ICU病房,要求他们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年轻人,这与我们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回到中国工作,我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父母、亲戚都在无锡生活,选择回到无锡工作一部分有家人的原因,更多的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相比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无锡更加宜居,人口少但是商业链、文化底蕴、风景名胜都应有尽有,我愿意留在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我是通过无锡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分配到滨湖区荣巷街道办事处工作的。

【主持人】

我想,回家乡,也许不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而应该是最最自然的选择。有家的地方就一定有美好未来。黄琪呢?

【黄琪】

目前我在滨湖区山水城创办了无锡比格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水城人文环境非常好,每天上下班路上都是一种享受。而且中国人常说:“父母尚在,儿不远游。”父母长辈都在无锡,这也是我选择回家乡创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

听了各位的故事,我想说,欢迎各位青年人才“回家”,也欢迎你们在家乡续写精彩故事。各位回来以后,对无锡人文环境、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不好?

【戴芸】

无锡的人文环境真的是没的说,无锡是“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有非常多好吃的,像小笼包、梁溪脆鳝、无锡排骨、玉兰饼;无锡也有非常多的著名景点,如鼋头渚、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锡惠公园;无锡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绣……这些让人想想就觉得生活在无锡很幸福!网上有一句话:“如果觉得生活还不够甜,那你一定没来过无锡!”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无锡的美食是甜的,无锡鼋头渚的樱花很美很甜,无锡的人也很甜……

无锡的人才政策,我就从我们教育系统来谈一谈吧。我们无锡一直在大力引育优秀青年人才和骨干教师。政策的确吸引了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现在新入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升。育就是自己培育优秀的人才,无锡教育通过实施“种子工程”“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和“金穗工程”等,培养了一大批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特级教师等,这次我也有幸被评为了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现在无锡教育在江苏也是走在前列的,所以无锡的老百姓对无锡教育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

【唐宁】

无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无锡人热情好客。无锡在近年也非常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包括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等多种激励措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还有特殊人才计划。无锡的人才服务体系也相对完善,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平台。

【邵玟汐】

无锡,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可观。我自己就是通过无锡的人才引进项目才得以参加工作的,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已经参加过几次针对我们选调人才的座谈会和参观活动,各类人才补贴政策很周到,工作方面也为每位选调人才配备相关的政治导师、业务导师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组织对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为人才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黄琪】

那我就从一个大学生创业者的角度来分享一下目前无锡的政策。首先无锡的政策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逐级匹配的,非常人性化。比如我们创业之初就得到了开业补贴、大学生无偿资助、全额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等,这在创业前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后续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又得到了市太湖人才、区滨湖之光人才、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等数百万元的资助。总之,无锡的政策我总结为八个字:“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欢迎来无锡创业!

【主持人】

感谢4位靓才的精彩分享。

回乡定居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向家乡索取什么,而是要为父老乡亲发挥所长,乃至“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此,更利于推动区域人才资源形成“对流”,涵养家乡城市发展的良好生态。

无比爱才、“锡”望您来——无锡会因为你们的“旋里”而更闪耀,你们会因回到无锡而更出彩。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