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工行,看见美好,相见相知 “我与江苏工行四十年”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1-28 21:16:54

两位七旬老人在网点得到工行员工如女儿般的照顾,初中女生的第一张工行卡伴随她一路成长,新农人接过种植e贷渡过创业难关,瘦西湖畔工行志愿旗在助盲的队伍中飘扬......

11月27日下午,在一个个取材自现实故事的沙画表演中,由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和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遇见·看见·相见——我与江苏工行四十年”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温情启幕。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慎,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吴代强,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助理徐扬,扬子晚报副总编辑薛兵,以及《钟山》杂志副主编贠淑红领衔的大赛评委组专家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工商银行即将迎来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江苏工行牢固树立“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做“您身边的银行 可信赖的银行”。四十年携手共进中,为了倾听来自工行客户最温情的声音,今年下半年,江苏工行和扬子晚报联手举办了本次征文大赛。经过专家评委的评审,从400多件来稿中,评选出66件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当天,来自江苏多个城市的获奖者来到现场,共同分享喜悦。

评委组组长、《钟山》杂志副主编贠淑红:

写作者有魔法,文字有魔力

在这些美好的故事中,那些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人物立体,故事完整,同时又有着丰富细腻细节表现的作品,可能更具有独特的美,也更容易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写作者有魔法,文字有魔力,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以文字编织成篇,或是散文,或是诗歌,或是小说等其他的题材,它们都将闪耀着鲜亮的光泽,在讲述中流传,在流传中开花,再结出另一段美好故事。期待书写者笔耕不辍,带来更多更精彩的工行故事。

获奖者代表:

文字的力量,工行文化的力量

一等奖获得者欧阳科谕是一名83岁的退休教师,多年前在工行原南京半山园网点,得到了诸多工行姑娘的帮助,从此结下忘年之交的缘分。颁奖现场,欧阳科谕老师非常挂念的“工行小友们”悄悄来到现场为她献上鲜花,这惊喜的一幕,令她既意外又感动,也令在场的人动容。

作为行内“致远奖”获奖代表,来自扬州分行的丁晓燕以办公室一株观叶植物螺纹铁为喻,讲述了谦逊低调、勤勉务实的金融科技人,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参与并见证了工行科技飞速发展的故事。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

给爱好写作的人一个很好的舞台

这次征文活动非常好,因为它为喜欢写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写作不是写得好或不好,而是一种积极地表达精神愿望的方式。对于喜欢写的人来说,也要用好这样的平台,珍惜这样的机会,好好地把内心深处对写作的一种热爱,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写出来,发挥出来。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慎:

共同珍藏这份美好,怀着梦想共赴未来

文以润心,字以传情。作为一家服务江苏的大行,江苏工行有更多故事可以讲述,有更多深情可以重温,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擎旗奋进,江苏工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根江苏,服务实体、服务民生,已经有超过2.3万亿贷款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已经为超过5500万个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江苏工行将在新时代奋勇前行的澎湃浪潮中,用心用情描绘美丽的金融画卷,坚定不移继续打造“人民满意银行”。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

携手创造新的荣光

这样一个个朴素的故事,是江苏工行40年来,坚守服务本源,赋能产业强链,实施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肩负社会责任的鲜活案例、强力佐证。这些故事编织在一起,汇聚成响彻江苏大地的雄浑乐章,是对江苏工行做“人民满意银行”最生动的回应和褒奖。前行路上,扬子晚报希望和江苏工行一起,勇做奋进者、探路者、引领者,书写新的豪迈,答好新的考卷,创造新的荣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小叶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