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月天演唱会被质疑假唱,多个相关话题高居热搜榜,让不少网友彻底“炸锅”。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假唱”早有相关处罚规定,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严禁商业演出假唱,为何五月天还招惹相关质疑?
上海8场吸金超6亿,
五月天个唱遭质疑假唱
B站UP主“麦田农夫”发布视频称,经其通过专业软件鉴定,粉丝投稿五月天11月16日上海演唱会12首歌曲音频中,近半为假唱,11月28日伦敦演唱会整场27首歌曲中,部分歌曲为假唱或真假混唱。视频经搬运后,热度持续发酵。微博音乐博主“声理学”称已将五月天在个人演唱会公然假唱的行为向中国消费者协会举报。
据媒体报道,截至12月3日,五月天2023年已在澳大利亚、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举办“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49场;在台湾、北京、广州举办“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版”演唱会10场。演出排期密集,经常一城连唱四天。
其中上海场11月12日至21日共演出8场,最高票价为1855元,最低为355元,按上海体育场7.2万座位数计算,单在上海一地,五月天就吸金超6亿。
按照@相信音乐Bin-music 11月25日发布的微博,五月天接下来还计划于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1月7日在台中举办6场“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2024年1月13日至14日在新加坡举办“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版 ”演唱会。
面对网友质疑,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当晚在微博称,12月8日(北京时间)五月天巴黎演唱会将在微博现场直播,邀请“全民参与,全民见证”,并未正面回应假唱质疑。对于这波回应,部分粉丝选择依然相信五月天,但是大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最后一场真唱,和前面场次出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4日,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相关人员三次向媒体强调,五月天没有假唱,稍后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在被问及是否会公开演唱会视频等进行自证时,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
据悉,相信音乐由滚石唱片前执行长陈勇志和五月天等人共同创立,来自中国台湾,业务范围横跨台湾、大陆、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区。据公司官网介绍,相信音乐的业务涵盖唱片制作、企划、宣传、出版,艺人经纪与代理,演唱会制作、主办、行销等业务,旗下有李宗盛、刘若英、五月天、苏慧伦等歌手及乐团。
嗓子状态不佳、演出行程密集……
这是五月天真假混唱的原因吗?
尽管经纪公司极力否认五月天演唱会有假唱,但假唱疑云仍无法散去,多个演唱会现场的视频都疑似是在对口型,这也让更多网友心生疑窦,“为什么不自己唱?”在诸多猜测中看起来最为靠谱的一种的恐怕是“嗓子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完全场演唱会。”
五月天主唱阿信的嗓音似有问题早几年就已有粉丝讨论,2007年在阿信贴吧中,一名阿信的粉丝就已指出阿信的嗓音较之九十年代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一直说服自己是因为他改变唱法来演绎新歌,但确实阿信的嗓音跟过去不能比了,很多低音发不出来。过去他唱得都很温柔,现在更多是吼叫式的,虽然看得出他有卖力飙高音,但是出来的音色太有别过去给我的印象。”这位粉丝算是五月天的骨灰级老粉丝了。
五月天乐队在2010年前后发展最快,接连推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歌曲,大多粉丝也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一名粉丝曾在2018年时发文表示,阿信近几年唱功有点不行了,每回都是吼,很伤嗓子,“我们五迷其实很心疼他的嗓子,我们等他时喊的都是保护嗓子,能不唱就不唱,演唱会你们听我们唱。”
可以看出,相当伤嗓子的吼式唱法已经对主唱的嗓音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少老粉丝心知肚明,已经不可能再有年轻时那样清脆的嗓子了。既然嗓音受损,那为何还要强撑着半真半假的开演唱会?这就不得不提五月天背后的经纪公司相信音乐。
盘一盘相信音乐的股权穿透,可以看出五月天今年这密集的演唱会背后最大的操盘手、获益者也正是经纪公司。五月天巡回演唱会全程主办方为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的股东包括上市公司华丽家族、谢芝芬,同时对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华乐非凡对粉丝们来说就不陌生了,这家公司正是在五月份被粉丝质疑和黄牛勾结但否认的公司。谢芝芬则是相信音乐的股东,也是实际控制人。
此外,华人文化演艺公司还100%持股票务平台纷玩岛,该平台是五月团演唱会主要的票务平台之一。演唱会的制作方为必应创造,该公司是五月天所属唱片公司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可以看出,五月天演唱会会主办方、制作方、经纪公司、票务平台是勾连在一起的,形成了一条全面的利益生产链条。
五月天的演唱会安排行程非常密集、队员疲于演出也可能是导致乐队真假混唱的原因之一,但回顾早些年五月天的巡回演出,似乎总是行程密集,2017年五月天人生无限巡回演唱会也曾因为行程非常密集引起过乐迷们的讨论。
对此,部分乐迷给出了一种说法,开演唱会是比发行专辑更赚钱的方式,而纵观相信音乐,包括有北京分公司、台北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旗下一大堆知名度不高的艺人,相信音乐旗下知名度较高的主要就是五月天、刘若英、丁当,但是论吸金能力,也只有五月天乐队能排得上名号,从这一层面来说,公司给乐队安排更多的演唱会或也有经营压力方面的考虑,而“真假混唱”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是乐队主动的或说是不得已的选择,恐怕只有身在舆论风暴中心的那几个人才知道。
此前已有处罚案例,
假唱最高将罚10万
目前相关部门已针对“五月天假唱事件”开展调查。12月3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市场质量检测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由于演唱会已经结束,需要一定时间开展调查”。12月4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等文化执法部门的处理结果。”
“假唱”是我国演出市场的痼疾,这些年来时有发生。这一现象的存在,艺人、举办单位及经纪机构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李士强律师告诉记者,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假唱”早有相关处罚规定。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严禁商业演出假唱。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中就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如果有假唱欺骗观众的,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则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上述条例的规定: 以“假唱”欺骗观众的,为“假唱”提供条件的,文化主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将向社会公布。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演出市场今年火热复苏后,文旅部门对此更做出明确规范。文化和旅游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要重点加强大型演出活动现场监管,严禁擅自变更演员及演出内容,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
李士强律师表示,从行业自律的角度看,《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对“假唱”亦有明确禁止性规定。《办法》第八条规定:演艺人员在营业性演出活动中,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业协会“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
有人表示不在乎是否假唱,“他们站着不唱我都开心”。从观众角度看,观众买票观看演唱会无疑是市场消费行为,其权益应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观众到现场观看演出,内心中期待的当然是艺人的真唱、真演。艺人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假唱”、“假演”的行为与公开售卖假货无异。
李士强说,上述行为一经证实,主办方除应当承担退还票款的责任外,还应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按照票款的三倍赔偿消费者。
此前,已有艺人因假唱被罚的案例。据公开报道,2009年9月19日,在黄圣依个人演唱会现场,四川省文化市场稽查总队与双流县文体局发现歌手方梓媛与殷有璨在独唱或与他人合唱中涉嫌假唱,随后对方梓媛、殷有璨分别给予5万元行政处罚。“黄圣依成都演唱会”中3首歌曲被认定为假唱,这是《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发布施行后,文化行政部门首次在现场查获演员以假唱欺骗消费者,也是国内首起假唱受查案件,被列入文化部2009年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沈昭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