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漂来奶茶“爆爆珠”?它的出现与天气有关!
来源:澎湃新闻
2024-01-08 21:27:42

平时很多人都喝过奶茶

如果你爱喝奶茶

应该吃过或者听闻过

奶茶里的“爆爆珠”

近日

福建厦门不少海域

出现一颗颗黄色小球的海洋生物

乍看一下竟和“爆爆珠”十分相像

它究竟是什么?

会有什么危害呢?

它的出现与天气有关吗?

出现在厦门海域的“爆爆珠”

最近,这种生物出现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鳌园附近海域。它的外表呈现黄色,内部晶莹剔透,有点像充满水的小水球,它们密密麻麻地在海里,使海水变成了黄色。而且这片黄色的海面上,还泛起不少灰白色的泡沫。

来源:光明网

这些“小球”的直径大的能达到两三厘米,小的大概不到0.5厘米。如果轻轻一捏,它就像奶茶中的“爆爆珠”一样爆开,里面会流出一些胶状的物质。捧着这些“小球”久了也会让手掌就变得黏黏的。

据一些海上运动爱好者描述,这些“小球”大概一个多月前已经开始出现了。起初这些“小球”直径都比较小,之后越来越大,到去年12月中旬,已经成片出现在海里。

来源:光明网

周边居民刘先生说:“基本上像厦门内湾里面到处都有。”

居民林先生说:“去年12月初的时候,发现这边温度差不多在20℃左右。我们在想,到12月底、今年1月份的时候,会不会温度降低一点,就会慢慢地消失,但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子,它越繁殖越多。”

来源:光明网

周围的海上运动爱好者表示,这些“小球”破裂后,里面流出的胶状物质会让海洋泛起成团的泡沫。同时,沙滩上也会留下许多黄色的表皮,让海域变得脏兮兮的。

“爆爆珠”到底是啥?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黄凌风教授说,这些“小球”叫做球形棕囊藻,是一种浮游生物。这种生物虽然比较常见,但在厦门海域比较少出现。它喜欢20℃左右的水温,而且球形棕囊藻的囊里有胶质,一旦破裂会出现像肥皂泡一样的泡沫。这些泡沫粘附海中的一些浮泥、垃圾后,呈现出灰白的颜色。

来源:厦门广电

大部分棕囊藻直径都已经超过一厘米,它应该已经达到了快速生长后期,也就在进入或者正在进入衰亡。

球形棕囊藻有什么危害?

近期,厦门市有关部门也在持续关注球形棕囊藻的生长情况。

据监测,厦门海域出现的球形棕囊藻毒性很低,不会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黄凌风说:“如果它破掉了,黏糊糊的,胶质很多,人一般沾染上会感觉全身很不适,并不是说它特别毒。如果其密度很高的时候,就不要做亲水活动了。”

虽然对人体没什么危害,但球形棕囊藻一旦大量繁殖,会引发赤潮,对海洋生态产生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

山东省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表示,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的溶血毒素会对鱼鳃组织造成破坏,从而引起鱼类死亡。另外,球形棕囊藻是赤潮藻的一种。赤潮藻大量繁殖,可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间接造成毒害作用。

球形棕囊藻的形成原因

广西北海市海洋局专家彭在清博士介绍,球形棕囊藻,直接形成的原因与天气关系密切!近期,厦门当地在长时间低温后,天气转暖,导致海洋生物繁殖过快;当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人类活动过多,导致海水营养盐过高,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增殖。

盘点会形成“怪象”的藻类

其实,现实中不光只有球形棕囊藻让人感到诧异,还有很多藻类也能形成海滩“怪象”。让我们一起盘点下吧!

1.“蓝眼泪”是由夜光藻形成的

有些海洋中的藻类会发光,而“蓝眼泪”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海上发光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3月至10月,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际。

来源:钱江晚报

高密度的夜光藻随着风浪聚集,在夜间受到扰动刺激时,储存在体内的大量荧光素在荧光酶的氧化下,迅速发生反应,将大部分能量转换成蓝色荧光,形成“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赤潮的一种,是无毒赤潮。

2.“西瓜雪”是由极地雪藻形成的

2020年,南极的乌克兰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但当温度升高时,它们就会开始迅速生长。因为其含有虾青素(类胡萝卜素)防止紫外线辐射,所以呈现红色。也有其他类似的藻类会呈现出黑色、棕色或者黄色。

来源:澎湃新闻

不过,科学家也表示,这一现象也许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浪漫。因为当冰雪呈现红色的时候,将会降低对阳光的反射和融化速度,如果大面积出现,将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情况,威胁到生态系统。

3.“红石滩”是由橘色藻形成的

成片的红石,像鲜血流淌在沟谷内,流经树林,像是从源头流下的“血水”,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冰川下的血色浪漫”。

来源:澎湃新闻

“红石滩”主要分布在我国川西、藏东南以及北欧、俄罗斯、加拿大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红石的红色因岩石表面附着一种名为橘色藻的原始藻类而产生。橘色藻因富含虾青素而颜色鲜艳血红。

来源:中国气象、农视网、光明网、钱江晚报、南国早报、厦门广电、新华社、澎湃新闻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